唯有姜文 把電影釀成酒,一部頂四部

"

姜文、馮小剛都是馳騁賀歲檔的五星上將,同樣賣座,他們的電影區別在哪?姜文對馮小剛說,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 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還是葡萄。另外一些導演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知道電影得是酒,但沒有釀造的過程。上來就是一口酒,結 束時還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這酒既不是葡萄釀造的,也不是糧食釀成的,是化學兌出來的。」對這一論述,馮小剛信服得出了一身冷汗。姜文還勸馮小剛不能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馮小剛把這則故事寫進了自己的書《我把青春獻給你》,流傳很廣。老話重提,首先是因為《一步之遙》,更因為當下的中國電影,得食材原味的新鮮葡萄已是上品, 追捧的大抵薯條、麻辣燙等所謂「類型片」或「商業元素」加工品,難見上等貨色。而姜文是一名難得地把電影當酒來釀的導演,產量低,每回釀的酒都不重樣,還 都是好酒。遠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不提,近三部—《太陽照常升起》柔中帶烈,肆意飛揚,像威士忌;《讓子彈飛》暢快通透,入口順當,像啤酒;《一步之遙》得融合之妙,酒體飽滿,勻稱悅人,像紅酒。

更關鍵的是,固然《一步之遙》承載著極大的票房野心,但它的意義遠遠超脫票房之外,尤其是其補位、立標杆的價值。中國電影一路高漲的市場態勢,吸引、催生名 目繁多的新式概念,裹挾著從業者陷入瘋狂的浮躁,血管暴起欲裂卻蜂擁如蠅。接地氣、類型化迎著風口被吹上了天。說不上哪不對,但是,看多了路邊的單元樓, 就該拿《一步之遙》式的哥特建築風換換眼睛。電影肯定不是只有這麼幾種樣式,應該不是只滿足於迎合觀眾喜好、如實反映世俗生活。姜文的《一步之遙》出現在 賀歲檔,呈現如今稀缺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再造之美,任性地拒絕類型化,不要「接地氣」,不要行活—寶貴的任性—《一步之遙》體現的,有你見過的姜 文,也有你沒見過的。

《一步之遙》不僅是瓶上等紅酒,還配齊了選料廣泛、烹調講究的全套菜肴。開篇幾乎原樣致敬經典電影《教父》的開頭,一個雅痞將亡國歸咎於自己的「金點子」沒來 得及實施,挑出幽默,勾引食慾,是開胃的前菜。接著,花國大選,美女、大腿、豪車香艷奢華,盛大場面,極盡風流,是第一道主菜。然後,飛車奔月,圍繞著月 亮與遠方的想像肆意張揚,風格魔幻,是一道調劑的小菜。劇情急轉後,在緝拿兇手的緊張氣氛中,將火車內部改造成法國南濱沙灘的浪漫,與「王天王」巡演的諷 刺混雜,是一道口感豐富的主菜。最後,一段驚心動魄的逃亡伴著一場盛大的婚禮,甜點回味悠長。有句對《一步之遙》的評價,叫「一部頂四部」,竊以為到位。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84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