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漫崩了,首日35.9萬票房,國漫還沒崛起就又跌倒了?

"

國慶檔開畫之後,3強又刷新了記錄。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5天14億票房,37.6%的排片持續領跑國慶檔。《中國機長》以5天11.79億元,35.4%的排片緊隨其後,成為今年國慶檔最強的黑馬。

在國慶檔開畫之前,備受矚目的《攀登者》則以5天5.77億票房,17.3%的排片位居三強的末尾,但也憑藉著這個成績刷新了以往國慶檔冒險片票房的記錄。

自《攀登者》上映以來,口碑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影片本身也的確存在著「文戲過多」「愛情戲過多」「剪輯生硬」等小問題。但《攀登者》依舊是部合格的影片,它的完成度很高,只是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著對電影的主觀看法和評價,所以《攀登者》到底是部怎麼樣的影片,觀眾們自己說了算。

《雪人奇緣》僅此國慶檔3強

無論如何今年國慶檔的總體影片質量還是挺高的,除去這3強影片之外,中外合拍的片《雪人奇緣》也在國慶檔取得了4天5692萬的不錯的票房。

故事講述的是,消沉的小藝,遇到了來自傳說中珠穆朗瑪峰雪人大毛,兩個人一拍即合,成為了好朋友,但大毛傳說中雪人的身份也引起了各方勢力的注意。小藝決定和護送大毛回竹木狼垡,最終一路過關斬將,衝突種種萬難,大毛回到了珠峰,小藝也完成內心的救贖和成長。

雖然是中美合拍片,但是故事還是十分的具有國風,從故事的設定原型到故事背景,都採取的中國山水畫般的風格,當然也正是因為中美合拍片,在人物的建模上也必不可少的選用了歐美元素風格,但脫下這些外殼的元素之外,《雪人奇緣》是定位給美國觀眾的中式故事。

但我們也從《雪人奇緣》看到了國內的東方夢工廠對動畫的製作能力,不也是件好事嗎?至少我們的國漫製作發展道路還是平坦的。

之前《雪人奇緣》在北美的上映,首周斬獲了2085萬美元票房,來到內地之後,《雪人奇緣》的國慶檔期雖有些尷尬,可放眼近兩年內地的動畫票房成績,《雪人奇緣》已經擁有中規中矩的成績,只是說它離優秀成績還是有些距離。這是它定檔國慶必須接受和承擔的結果。

不過相比較《雪人奇緣》的失敗,國產動畫《瘋狂鬥牛場》則更加的慘敗了。

故事講述的是,在人類和自然的處理中,動物也出現了自我意識(擬人化)並且開始反抗人類貪婪和無窮的破壞森林和自然的故事,並且在途中展開了多次激烈的戰鬥,試圖也在戰鬥中找到合理解決的問題的途徑。

這部講述「人與自然」主題的動畫片,也曾在2019國際原創動漫大賽「新光獎」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創作風格和題材也獲得了認可。但卻在上映之後,首日僅收穫35.9萬元票房,目前由於觀影人數和評分人數太少,豆瓣也未開出成績單,但也有人開始懷疑:國漫還沒崛起就又跌倒了?

為找到這部電影起點高但迅速跌倒的原因,筆者特地去看了這場電影。

這部影片在主題上並沒有出現大問題,整個故事的走向也是緊緊扣題的,但影片卻明顯出現了邏輯性的錯誤,擬人化的公牛明顯沒有動機和推動力,人類的行為也得不到任何解釋,整個影片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邏輯和深度。它既沒有把故事講好,也並沒有畫龍點睛深化主題。

除此之外,它的人物建模上實在是有些偏《玩具總動員》的風格,整個影片的色彩還是有些歐美化設計,國風元素很少。總體來看,這部《瘋狂鬥牛場》的定位應該是給5-9歲兒童的親子檔電影,適合在網播平台上播放。

如今《瘋狂鬥牛場》要上院線,得到慘澹的票房。除了檔期有影響因素之外,最為主要的還是影片在觀影群眾上以及影片質量上沒做好。起點雖高,但是卻沒能夠用實際的能力站穩,也就只值慘澹的票房了。

至於國漫的春天肯定還是會有,這點上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的優秀的作品正在製作著,我們的國漫崛起也正走上了正軌,但是在這個正軌上總會遇到些釘子和磕碰阻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也沒必要因為《瘋狂鬥牛場》的損失,而打擊了我們對國漫的信心。

我們還有那麼多優秀的電影人,在前赴後繼的為中國電影努力著,不是嗎?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84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