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國慶檔的多部電影不約而同地開放了點映場。
番茄君肯定是第一時間就想為大家帶來第一手觀影感受,誰知一顆熊熊的事業心卻差點因為買不到票而險些夭折。
這部讓我買票買出搶演唱會門票的電影,就是被稱為2019年第一國產大片的——《我和我的祖國》。
番茄君搜遍了南京地區將近20家電影院,卻發現場場爆滿,一票不剩,真的可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好在最後在鹹魚上搜到全市唯一在轉讓的電影票,才有了今天這篇提前觀影的文章。
在看完影片後,番茄君只能說千辛萬苦的淘票過程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和我的祖國》顛覆了番茄君對於主旋律電影的認知:原來主旋律電影除了燃,也能拍的如此妙不可言。
而和番茄君一樣對影片讚不絕口的,顯然大有人在。
有網友說:小人物活在大時代,我們經歷也創造了國家的歷史,值得N刷!
還有網友對每一個故事進行了解析,總結出「比預期更精彩」。
更有人說:「這才是主旋律電影正確的打開方式」,褒獎之意溢於言表。
電影很好看,番茄君已經按捺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討論的心情,但是鑒於很多觀眾都還沒看過影片,所以今天的文章主要在於分析影片的亮點,無意劇透,歡迎大家放心觀看。
亮點1:不一樣的主旋律,影院多次爆發陣陣笑聲
很多觀眾心裡或許對主旋律電影都有一個固化印象,因為這類電影曾經是「又紅又專、氣勢宏大」影片的代名詞。
直到後來,《戰狼2》和《紅海行動》讓大家意識到,原來主旋律電影也可以很燃很好看。
而在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後,番茄君覺得這部影片開啟了主旋律電影的新紀元,讓大家發現看主旋律電影也可以讓影院裡充滿笑聲。
據番茄君的不完全統計,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全場總共爆發了高達十五六次的集體大笑,其中有一部分觀眾自己get到獨特笑點的時刻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笑點可以說是分布在影片的各個故事中,讓大家從頭樂到尾。
當然,貢獻笑點最多的,還要屬影片中出現的一眾喜劇明星們。
葛優主演的《北京你好》——最歡樂,演活了一個張嘴就能抖包袱的北京老爺們兒的形象,講述了因一張奧運會門票引發「慘案」的爆笑故事,整個故事都充滿了喜劇元素;
徐崢執導的《奪冠》——也延續了他搞笑的風格,用上海小弄堂里一群街坊鄰居聚在一起看女排決賽的視角,詮釋了全民為女排加油的熱血與激情,精彩的結局真的是讓人笑到腹痛。
最讓人意外的是,即使在比較嚴肅的故事中,導演們也照顧到了觀眾的情緒,悄摸摸地往裡面加塞了些許的喜劇元素,讓人哭著哭著忍不住笑了,笑著笑著又止不住淚流。
例如:《護航》的故事——其實是有點小壓抑的,小宋佳扮演的女飛行員為了航空事業,甚少有時間陪伴男友,最終導致被分手。
但是,當雷佳音萌賤萌賤的臉出現在大熒幕上時,觀眾席還是爆發了難以抑制的竊笑。
電影中還有很多讓人驚喜的笑點,就不一一舉例了。
不過雖然是笑著看電影,卻一點也不影響大家感受影片所要傳遞的愛國情懷。
因為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不僅存在電影中,也存在我們的記憶中,是大家共同的故事。
這也正是影片的第二個亮點。
亮點2:知道是小人物的視角,卻沒想到視角如此微妙
其實在去看電影前,番茄君就知道此次《我和我的祖國》是以小見大的拍攝手法,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反映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的歲月變遷。
雖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在看到正片後,番茄君還是忍不住想為影片的七位導演豎起大拇指:小人物和國家大事的結合,竟然能如此微妙,有些故事甚至可以用「角度刁鑽」來形容。
《前夜》——拋開了對開國大典盛況的描寫,也沒有刻意去還原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名場面,而是從國慶大典的旗杆危機入手,凸顯大眾對這場典禮的重視;
《回歸》——則講述了一個真實發生過,卻鮮有人知的香港回歸過程中的小插曲,中英雙方為了能否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上準時升起中國國旗而進行了十數輪談判,中國代表「我們一秒也不願意再等」的表述讓人感動。
對香港回歸的重視,遠不止於中國談判官,惠英紅所飾演的香港警察和她身為鐘錶師的丈夫(任達華飾)也在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惠英紅盡職盡責地負責交接儀式現場的工作,而任達華則用自己的所長,為妻子、為外交官校準手錶時間,保證香港在0點準時回歸。
這些香港普通市民的所作所為,彰顯了香港和大陸,從來隔地不隔心。
如果說以上兩個故事的視角已經夠別出心裁,那麼《奪冠》、《相遇》、《護航》等多個故事的視角,絕對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誰能想到1984年女排奪冠竟然還影響到了兩個小孩子之間的友情?
又有誰能想到首顆核彈爆炸的背後包含著一個痴心女子幾十年的淚水?
看了電影,你才知道,原來看似和自己關係不大的國家大事,其實卻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有些經歷甚至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當大事件和人間煙火相結合,故事的真實性和感人程度是呈指數型上升。
亮點3:配樂是驚喜,原來愛國歌曲早就刻在了我的心裡
影片帶給番茄君的另一個驚喜,則是電影的配樂。
當王菲空靈版的《我和我的祖國》在影院響起時,番茄君真的是為之一振,瞬間淚目。
而當電影多次響起各種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國》、《義勇軍進行曲》、《東方之珠》等愛國歌曲的旋律時,我更是每次都有一種如鯁在喉之感。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愛國歌曲已經和愛國情懷一樣,深深鐫刻在了我們的心裡,隨時都能喚醒骨子裡的一腔熱血。
亮點4:七個導演,七種風格,票價超值
七位導演,各自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徐崢搞笑、張一白浪漫、文牧野深刻、寧浩寓意深長……真是每一個故事都能體味出不同的風味。
而多種風格的切換,讓電影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新鮮和驚喜感,當觀眾剛從上一種風格中回過神來,又陷入下一種風格中不可自拔,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
這裡要重點夸一夸影片的總導演陳凱歌。
電影的七位導演都是各代導演中的佼佼者,每一個人的作品質量都無需質疑,但是如何把七個風格鮮明的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確實是個大難題。
如果融合得不好,那麼即使故事拍得再精彩,也容易使電影顯得零碎,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
但是陳凱歌不愧是拍出了華語電影豆瓣評分第一的大導,七個故事在他的安排下,顯得格外地熨帖、順遂、井然有序。
在每個故事間穿插手寫的重大事件和相應日期的鏡頭,這種類似於寫日記的方式將人一下子拉回到了那個懷舊的年代,不僅串聯起整部影片,而且增加了影片的歷史厚重感,同時又容易讓觀眾入戲,真的是妙不可言。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強烈安利大家走進影院,因為確實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影片,好電影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也歡迎大家看過電影後,來和番茄君分享你的觀影感受或者你和祖國的故事。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張昌錦)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