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杜毅
9月28日,隨著國慶檔三大種子選手《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的提前點映,這幾部電影第一輪較量落下帷幕,《中國機長》以累計點映5948萬元的票房成績首戰告捷。此番率先取得佳績的《中國機長》,是博納影業「中國驕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日前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成都路演時,曾對每經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對這部電影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很有信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熱身賽」中 《中國機長》率先勝出
為了讓自家影片在有限的檔期內爭奪更多票房,《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國慶檔重磅影片,不謀而合地在9月28日展開超前點映。
在這場被視為「熱身賽」的較量中,《中國機長》暫時領先,累計點映票房5948萬元;《攀登者》緊隨其後,收穫4729萬元;相比之下1296萬元的《我和我的祖國》有些掉隊。
作為「中國驕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國機長》改編自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這是目前這類題材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我挺滿意的。我覺得這部電影也會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很有信心。」於冬曾在成都路演現場公開表示。
開啟提前觀影后,《中國機長》好評不斷,「太驚險了,真想找個安全帶系上」「『英雄』都是來自平凡崗位的工作者」「看得腎上腺素飆升,這是奇蹟更是傳奇」……
每經記者注意到,《中國機長》2018年7月備案,今年1月開拍3月殺青,締造了中國影史的「中國速度」。為了再現那次飽受關注的緊急備降,《中國機長》製作團隊斥巨資打造了1:1還原的空客A319模擬機,並按照真實的備降過程,劇組輾轉成都、重慶、拉薩等多地實景拍攝,甚至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三大機場實地拍攝。
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首戰告捷,並非一勞永逸,依靠觀眾好評的長尾效應至關重要。截至9月29日12時許,據燈塔燈塔專業版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截至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的預售票房分別為:2.02億元、1.38億元和1.52億元。因此,最終哪部影片能在2019年國慶檔稱王,還有待觀眾檢驗。
如何把脈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市場
曾經,影視公司鮮少將帶有國家意識的主旋律題材選擇作為商業片的包裝內容;然而近年來博納影業接連打造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市場和口碑雙贏的影片,逐漸在主旋律題材商業化的道路上樹立自身品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博納版《智取威虎山》以一個超級國產大片的姿態征服了2014年的市場。在彼時追捧IP、流量正酣的市場上,這部翻拍的紅色經典影片成功逆襲。
此後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奠定了博納在主旋律電影商業化探索上的引領和示範。「在博納之後,中國市場上湧現出一大批這樣的主流大片,當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主流大片成為中國特色的類型化電影,這是我們非常樂意看到的。」於冬表示。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2007年到2018年5月間,由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4部主旋律電影《十月圍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收穫近60億元總票房,在有統計票房的主旋律電影中票房占比最高。除了上述主控的4部影片外,博納影業還參與出品了《戰狼2》《建軍大業》等6部主旋律影片,合計共參與投資、出品了11部主旋律電影,其中由香港地區導演執導的影片共7部,占比63%。
這意味著通過跨區域、跨文化的電影生產交流,尤其是隨著香港地區影人「北上」的步伐,博納影業在主旋律電影嘗試學習類型電影、嫁接主流敘事的創作實踐上有很大突破。
圖片來源:《強影之路》(2018年)白皮書
那麼,作為國內少數能準確把握「主旋律」與「商業片」結合點的民營影視公司,博納影業有何秘訣?對此,於冬曾指出,過去的主旋律電影是概念先行、避開市場。這幾年博納影業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主旋律電影通過商業類型片的方式來改造和表達。「主旋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而是與大眾流行文化形成一種默契。主流電影首先是類型電影,類型電影是一種流行文化的樣本,賦予它主流價值觀,再用一流的水準進行製作。」
其實,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逐漸成熟,觀眾越來越需要在銀幕上看到當代中國的英雄形象和國家形象,這促使創作者通過電影鏡頭傳達主旋律正能量的價值觀和感染力。未來,電影創作要更加注重電影的價值觀訴求,利用多元化手段融合,為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局面,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
每日經濟新聞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55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