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大地》:一段情緣,講述愛情的三層境界

"

《影子大地》:一段情緣,講述愛情的三層境界

之前一直好奇,一部愛情電影為什麼會叫「影子大地」這樣奇怪的名字。

看完後才明白,原來是在影射男主。

電影中,他有一句這樣的台詞,「我生活在影子大地上,太陽總在別處,在路的拐彎處,在遠處的山脊後。」

濃烈的孤獨感撲面而來。

有人說,孤獨是人的宿命。而愛情,是抵禦孤獨的良藥,因為對方會讓你覺得,自己的存在是被人理解的,被人需要的。

真正的愛情是對我們心靈的救贖,讓我們懂得珍惜愛我們的人,讓我們疲憊的心得到真正的寬慰。

這部細膩溫暖、娓娓道來的愛情電影中,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用其醇厚的演技,感動了無數人,也向我們展現了愛情的三層境界。

1.知道自己所愛

在愛情中,有人覺得自己先知先覺,有人覺得自己後知後覺,但其實,當愛情真的來臨時,大多數人都不知不覺。

能夠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心意,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心中所愛,便達到了愛情的第一層境界。

《影子大地》是根據英國作家克萊夫·斯特普爾斯·劉易斯的真實經歷改編,他因小說《納尼亞傳奇》而被大眾熟知,學者何光滬稱「英語世界不知道C·S·劉易斯,就像在中文世界不知道魯迅」。

與他熱鬧的文學成績相比,他的情感生活則要寂寥許多。

9歲那年,母親生病離世,給年幼的劉易斯帶來巨大傷害,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他不再向他人敞開心扉,靠讀書抵禦孤獨。

長大後,成為牛津大學老師的他,常在講堂里慷慨陳詞。

他擅長論述上帝之愛,講述人類苦難的意義;無論學生們問他什麼問題,他都可以用書本上的理論,完美無缺地回答他們;與同事教授們辯論也少有失手。

他用知識和修養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待人禮貌中又總是透著一股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

這樣的他讓人尊敬卻不讓人喜歡,就這樣,他一直單身到50多歲。

1952年,劉易斯遇到了美國女詩人喬伊。她開朗明媚,風趣幽默,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生命,為他單調乏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機。

人這一生,最難得的,就是遇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

隨著交往的深入,路易斯對喬伊也越來越有好感。

甚至為了幫助喬伊拿到英國「綠卡」,劉易斯還同意和她領證結婚,做了名義上的夫妻。

儘管在外人看來,劉易斯對喬伊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友誼,但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喬伊。

直到喬伊被查出骨癌晚期,劉易斯才突然醒悟:原來自己是深深愛著喬伊的。

有的愛情平淡,有的愛情絢爛。有的愛情持久,有的愛情短暫。有的愛情安逸,有的愛情患難。

而所有的真正的愛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當它到來的時候,你聽得到它的聲音。

2.為愛人而成長

好的婚姻是一場兩個人的共修。

所謂共修,就是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前進。

劉易斯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後,鄭重向喬伊求婚,並懇求喬伊努力活下來,要一直陪在自己身邊。

為了愛人,喬伊開始積極治療,身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奈何已病入膏肓,醫生也回天乏術。

喬伊明白,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她希望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愛人能夠真正長大。

喬伊明白,這麼多年來劉易斯始終難以走出童年母親離世的陰影。

他曾說「我不希望也不相信母親死了,我一直在等,等到有一天,門外走廊里,會再次響起熟悉的腳步聲。」

他常常躲在閣樓上幻想,幻想閣樓上的舊衣櫃,是連接魔法世界的通道,打開衣櫃,撥開厚重的皮裘,白光閃過,一個夢幻的世界出現在眼前。

他靠著自己幻想出的魔法世界,度過了失去母親的悲傷時光,但卻從來也沒有長大過,他從九歲母親去世後,就一直逃避,他說:「生命中,我曾有過兩個選擇做個男孩或是做個男人。做男孩安全,而做男人,則要承受苦難。」

為了這份所謂的「安全」,他瑟縮在自己的世界中快50年,

喬伊擔心自己離開後,劉易斯又要像當年母親去世那樣逃避了,她認真地告訴劉易斯,「未來的痛苦,也是現在快樂的一部分。」

以前,喬伊和劉易斯曾討論過,經驗和書本知識哪個重要。喬伊認為經驗重要,劉易斯卻堅持知識才最重要。

喬伊說,書本讓人安全,經驗卻是痛苦的。書中知識或許能讓人變得雄辯,但是卻並不能代替真實。只有去經歷,不斷地經歷,才會懂得生命真正的意義,才會感到活著的溫度,這些都是書本所不能帶給你的。

因為喬伊,劉易斯開始反省自已,他漸漸意識到,這是一次男孩的選擇,因為男孩會選擇安全,而不是痛苦。

這一次,為了愛人,他終於長大了。

3.活成愛人希望的樣子

雖然妻子已經去世了,但她的勇敢和生活智慧,卻變成了劉易斯的。

比如,童年母親病逝時,劉易斯一直不願相信母親已經去世,便在閣樓的衣櫃里,幻想出一個魔法世界,在那裡,逝去的親人可以復活。

但現在,劉易斯終於不再逃避,做出了男人的選擇——擔當和承受。當年9歲的他選擇安全,而現在的他選擇痛苦。

人的這一生無法避免苦難,我們若想逃避苦難那就是幼稚。作為孩子,我們都選擇安全,都選擇幸福快樂地成長。但作為成人,我們更多地要接受痛苦。與逃避苦難相比,如何面對苦難則更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曾經,他把自己生活的地方比喻成,陽光照耀不到的「影子大地」,不願面對現實,用所謂的驕傲和光榮,來掩蓋內心的惶恐和不安。

如今,他為了愛人,把身上的陰鬱轉變成生的能量和愛的能量。從此,這片「太陽總在別處」的影子大地上,有了陽光。

即使愛人去世後,這片影子大地也沒有再次遁入黑暗,而是把自己活成了,愛人期待的模樣。

妻子雖然走了,可是對於劉易斯來說卻並沒有真正離開,妻子在他生命中一直在和自己一起走,他會帶著妻子的那份生活智慧好好地生活下去。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遇到不一樣的阻礙,而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逃避,只能帶來短暫的保護和舒適,卻不能永遠為生活止痛。

而愛是一切溝通與關係的載體,雖然失去愛是如此的痛苦,但現在的痛苦,也是過去快樂的一部分。從愛中得到的總比失去的要多,所以,還是要勇敢真誠地去愛。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55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