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作品有沒有定義呢?
這個實在沒有一個標準,每個人的欣賞是不一樣的。就像看到一個姑娘,你認為她很漂亮,但也有人認為她的長相一般。電影也是如此,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就像王家衛的電影,你說他的電影好不好?叫好不叫座。你說卡梅隆的電影好不好?叫好又叫座。
有沒有哪種既不叫好又不叫座,過了幾年之後,大家幡然大悟,原來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作品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就比如有一部電影叫做「林中小屋」,聽上去這個就是一部文藝片,但實際上是一部恐怖片,而且還是一部口碑炸裂的電影。上映的時候,既不叫好又不叫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部電影竟然「火」了。
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火」了呢?
其實很簡單,有一個人閒著沒事,就搜到了這部電影,然後看了下,忍不住驚嘆:這部電影是曠世之作啊,竟然評分這麼低,不行,要寫一篇文章去誇誇它。這一夸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們也去看這部電影,一看也覺得挺牛比的,再繼續夸,然後這部電影就「火」了。
其實反過來對電影也是如此,如果一部電影上市,有人去罵這部電影,可能你會去看,但是罵的人多了,你覺得就沒必要去看了,這麼多人都看了,覺的不好,就沒有去看的意義了。但實際上,你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如何,因為你不知道這些罵的,是不是真的罵的。
這個在網際網路中叫做「負面輿論」,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定觀點上的,有時候也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就比如兩個公司的產品形成很強的競爭關係,表面上雙方還是客客氣氣的,但實際上銷售人員可就不是這樣,可能就是明刀明槍的競爭了。在網際網路上也難免會明刀明槍的開干,比如說這個產品有什麼瑕疵,那個產品有什麼不好,然後他的產品多好多好。
這個在很多行業內都是屢見不鮮的,但是基本上這種都還是建立在一定的觀點上,不是將黑的說成白的,不會去瞎說。如果瞎說,那是要負法律責任的,而且大公司都是有一二部,說的過了,可能要丟崗位,如果再過分了,可能就要進去了。
有原則的媒體人是不會去隨便罵某個企業或者產品的,他們的出發點基本上都是建立促進這個行業發展上的,對於他們而言,去刪除某個負面文章所賺到的,跟他們的稿費相比較,差距實在太大,另外就是,你罵的企業多了,其它企業看到了,也不會跟你玩,生怕你以後反咬他們一口。
但是那些不太有原則的媒體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出發點未必是基於事實的,可能就是有利益在裡面的。很多企業一般都不願意跟他們計較太多,大多數都是息事寧人,只要不是太過分的,就當是給過路費了。不過對於一般小的企業而言,如果遇到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一、有錯改之,無錯加勉
一般在網際網路上被黑的企業,多少都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如果他們提到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那就不要想著別人是黑的,而是抓緊時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然後向外界發聲,這個問題已經解決,歡迎大家監督等等。如果沒有這個錯呢?只要不是影響太大的,可以適當的作出反擊,也沒必要跟他對罵,他一次得不到利益,第二次就不願意搭理你了。
二、注重網際網路形象
現在企業的競爭力度是相當大的,網際網路將價格不透明消滅後,企業的利潤極速下降,而且行業之間的屏障越減越少。如果不注重網際網路形象,在5G時代的競爭中,想要獲勝的可能就會降低很多。比如別人搜你這個品牌,網上信息很少,或者有一些負面,那麼別人購買你這個產品的可能就會降低很多。
有個朋友是做護眼產品的,產品很不錯,但是線下渠道不斷減少,銷量是直線下降。找到我,讓我一定給他出個方案,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說你的產品既然不錯,為什麼不考慮讓你的用戶去將你產品的使用「寫」出去呢?為什麼之前的渠道不代理你的產品呢?你的產品在網上名氣這麼小,用戶一看你這個品牌,就覺得信任度低,還會購買嗎?另外,經銷商也不傻啊,他們是賺錢的,名氣太小的產品,意味著用戶少,利潤肯定就低。所以注重網際網路形象,也是企業在運營中必須要學的一課。
三、堅持品牌輸出,持續形象建設
有朋友問我,你經常幫一些企業解答關於企業形象上的問題,你認為什麼才是企業形象的核心呢?
關於這個,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認為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省事又簡單。這個企業形象建設,只能是通過做,除了這個就是一些做的時候的方法與技巧。就比如說那個做護眼產品的,至少你要將你產品的優勢能夠寫出去,在形象建設上要不斷的去做,不能是今天做100,明天一點不做。而是今天做了,明天做,然後是天天做。
關於品牌方面,這個有很多細節是需要去做的,比如說口碑、品牌、產品體驗、產品使用、公司想像、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發展方向等等。這都是關於企業在用戶心目中的認可度,就比如阿里巴巴,馬雲退休之後,很多人都在思考阿里會不會有大的調整呢?實際上阿里在剛開始是不會做太大的調整,而是會持續的發展,在戰略上會延續之前的思路,在方向上還是基於阿里的業務板塊,去推進電商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畢竟這個是阿里的基石業務。這樣阿里的合作客戶才會更緊密的跟阿里合作,因為他們的權益不會受到損失。
不過這些,阿里是如何告訴他的客戶與合作夥伴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各種渠道推推出去,比如張勇就說過,要用多久讓阿里達到多少等等。這些不僅是他們的一個口號,一個方向,更是告訴合作夥伴,用戶,阿里會繼續同大家一期創造更多價值。
對於小企業而言,持續輸出品牌,才能給予品牌更多價值,品牌越大,反饋給企業的越豐厚。而在輸出方面,可以從一個小點開始,比如做一做新媒體,做一做產品口碑,給企業增加一定的形象。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51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