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的心》:鐵漢柔情不歸路,男主搏命為哪般?

"

讓我決定為此電影寫點什麼,純因電影本身。

一部國產電影,楊坤跨界主演,劇情主打拯救,情深至此,絕對走心之作。主創人員信心滿滿,在2019年6月14日全國上映,有李亞鵬、小瀋陽、金志文、李玲玉等明星首映助陣,卻仍舊是稀稀拉拉的上座率,上映僅六天便撤檔,回收票房81.3萬元。

相比拍攝投入的四千萬元來說,敗得徹底。

這對於跨界演出,連續5個月,每日進6小時形體力量訓練,揮拳1800次,第一部做男主角的楊坤來說,打擊太大了。

雖然電影是整個創作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但觀眾也許會將失利的因素更多的怪罪到他頭上。作為公眾人物,這對於他名聲、付出的努力、心理承受力都是致命一擊,他要承擔的似乎更多。

這部連水花也沒有打起的作品,未必不是好作品,或許宣傳沒到位,或許跨界主演人們不買帳,或許電影在眾多國際大製作下被埋沒,總之,錯過了。沒有人看,就沒有形成票房,更別提電影作品是好是不好。

在一個秋日下午,我尋來看,被搏命的「楊坤」深深打動。

安利這部作品,是想客觀地表達我所思所想,是不想在不明真相里怪罪任何人。一部電影的成敗,是綜合博弈的結果,而一部電影的好壞,還是可以按感受來評。

作為觀眾就感受而言,整部電影可以評分至及格線,6分到7分的樣子是有的,但為何挑剔的觀眾仍會打低分,作為風向參考指標的豆瓣評分才4.7,唱衰的何止一人。

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拳擊」拳手題材已然成為類型片,優質電影珠玉在前。

《洛奇》、《鐵拳男人》、《勇士》、《百萬美元寶貝》、《摔角王》、《鬥士》等,競技類的拳擊賽,血脈賁張的本能興奮,拳手背後的人生足以讓編劇寫出很多個好故事。

2、楊坤跨界做男主,票房號召力不足,團隊主創名氣小,以小搏大,黑馬不容易出。

對於跨界,我們一向直觀的感受是不專業,既然不專業,可能就是玩票性質,分分鐘出戲,走個劇本過場也是可能的。這部片子由歌手楊坤擔綱主演,最具有爛片氣質,當然觀眾不願意在電影院花冤枉錢。

導演、編劇劉奮鬥,六九年生人,今已五十。縱觀之前作品,沒有什麼叫得響的作品。

這個劇本他打磨了五年,開機之初曾力邀許多明星,但都被婉拒。最後,楊坤接下,不懼辛苦,為戲狂練拳擊,增肌減肥五十斤。

女主角演員夏梓桐,九零後,沒有名氣。

3、宣傳推廣力度小,發行幕後動力不足。

僅就首映前,在南京和北京站熱了個場。宣傳發行受行業、資本等多方影響,暫不做討論。

4、劇本情節老套,走向不明,根基不穩。

讓我意外的是,楊坤的表演很到位,甚至說比科班演員演得好。他是個具有藝術天賦的人,首映式上,程耳導演曾說:「楊坤是個被唱歌耽誤的好演員。」看過電影後,發現這種誇獎之辭恰如其分,是一個專業人士給出的評語。

他的表演自然而真實,不具表演痕跡,就一直在那個狀態里,像一個潦倒的中年男人,資質一般,技術一般,就是有一股子拗勁兒,認死理。男人的那種勝負欲他有,愧疚心他有,脆弱他有,無奈他有,似乎活的一無是處,但又有執拗的堅持,存一腔孤勇的男人心。

他苦練拳技,身材與出拳速度完全象個內行人。為此,他付出許多,觀眾都看得到,演技完全過得了關。

然而,硬傷還是在劇本上。讓導演五年磨一劍的劇本,確實很打動人,但似曾相識,卻又在細節處感覺不夠精彩。

一劇之本,他的情感脈絡是通的,邏輯也是對的,但總有說不出來的糙。這種糙在於細節上,每個場景布戲,稍顯簡單,順暢,往前推進時,基本困難程度不高,似乎連反轉都無需有。

打個比喻,海上波浪,一浪高過一浪,人們會覺得刺激。但每一浪都均衡,剛開始覺得還不錯,但是慢慢就無趣。如果在一個大浪接一個大浪中,有好幾個波不停的發生,擾了心境不說,又增加了難度,對於迎面打過來的大浪,危險程度與緊張感倍增,那種刺激是不斷疊加的,觀眾的注意力被吊著,時刻為主人公捏把汗。

再縱觀此劇本中,基本上只有浪沒有波。

在劇本中,有一個重要場景,譚凱(楊坤)載著女主麗川(夏梓桐)掃客,坐上來三個混混。指揮他把車開到一偏僻處,正逢下雨,他意識到不妙,將車停下,下了車去方便。小混混跟下來兩個,與他並排解手。車上第三人將麗川劫持,然後他才開始與二人打鬥,其中一個長發男,被他重拳連擊四下才倒地,然後他逼退劫持麗川的慫男時,被這人從背後以細繩勒住,一時掙脫不得。他用勁力摸到近旁的啤酒瓶,砸在混混口上脫身。然後,那慫男嚇跑了,麗川得救。

如果說,他意識到不妙,最擔心的應該是麗川,他不應該提前下車,置她於車上不顧,受混混威脅。即便他的目的是,下車引開二人,瓦解敵方力量,也應該不懼對手,拳到要害,倍感威脅的地方是怕麗川受驚嚇,把重心放在護她身上才對。

也許先將麗川帶離三人再制敵,也許先受脅迫被打一頓,也許挨了打也不能息事寧人索性出拳,也許敵人過於不要命,而他那一刻真的怕麗川死去,在臨危時刻出拳,才發現救她也救了自己,他必須為了堅守著的內心而站著。如此才能激發出內心他一再逃避,不敢直面,敢確認的東西。

這是劇本弱的地方所在,不能細究。

若說電影開頭還不錯的話,是因為這個比賽中重拳打死兄弟的梗,與1996年香港一部電影中的橋段雷同。電影名叫《浪漫風暴》,由郭富城和李若彤飾演,雖然電影主題放在愛情片上,但這個橋段是新拳手郭富城在比賽中將李若彤的哥哥打死,他們有了仇恨,成為他倆愛情的阻礙。回到此電影中,失手打死兄弟,他十分難過與愧疚,電影內核應該是個如何救贖。

《浪漫風暴》劇照

救贖兄弟情,救贖自我。然而,救贖這條心理動線沒太看出來,反而是認死理的他,跑去挽救一個陌生女孩的生命,就是因為兄弟心臟在她的腔子裡跳動。

如此也可,這也算救贖的一種外在行為,但需要劇本里將兄弟情的筆墨布一布,要兄弟們的不理解轉變了理解,要得到失獨的母親諒解,要眾人明白他不打假拳的意義,要觀眾知道,他有堅守著的信念,不僅僅是為了贏。

他為生命搏殺的意義在於他仍要堅持著站在台上,帶著兄弟們台上拼搏的競技精神,是因為不想輸,不想打假拳,不想不明所以的屈於潛規則。他守的就是內心世界的秩序與規則,哪怕為此失去性命。他相信兄弟們都懂得,站在台上,只有打趴下的份,沒有放棄的份兒!

當然,如果劇本人物不是那麼中年頹廢男的設定,把人性的東西再升華下,電影可能會更好。同比一些優質的拳擊電影,主角的人生都是一團糟,各有各的糟心之處,這是劇本創作最基本的呈現,人物是要帶著各自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前走的,有的是人物關係的和解,有的是找到理解與認同感,也有的是要得到聲望、實現自我價值,不一而足。

說回此片,電影海報下,用著紅字標著:想贏,有錯麼?

沒錯,但只想贏,太low了!

綜上所述,電影作品還不夠優質,只有優秀的演員是翻不了盤的。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21429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