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速8》玩的太大了

《速8》票房占比竟然高達92%!可憐新上映的《指甲刀人魔》和《攻殼機動隊》、《嫌疑人X的獻身》、《金剛:骷髏島》都被秒成了渣。

要知道,因為保羅·沃克去世這個特殊因素,2015年《速度與激情7》首日票房接近4億人民幣,就已經讓所有人震驚了!

但是,這三年來,因為票補等因素,首日票房能突破2億人民幣的電影已經屈指可數,除了《速度與激情7》,也僅剩《美人魚》、《魔獸》和《西遊伏妖篇》等。

而神奇的《速8》又創造奇蹟來了⋯⋯

不過,說到《速8》影片本身,我們很為《速9》和《速10》擔憂,因為這次就玩得這麼大,以後可怎麼拍啊?!

《速8》共有四場重頭飆車戲,不僅花樣不重複,而且一場比一場玩得大,燒錢燒得凶。據報道,《速8》這次足足燒了2.5億美元,比《速7》多出了6千萬!

但看了影片,你就會明白,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多花6千萬美元,完全不稀奇。

因為,《速8》基本上已經把這四場飆車做到了極致,尤其是後三場,從創意到完成度,都可以作為好萊塢商業電影未來的標杆,並寫進影史。

還是那句話,就目前而言,也只有好萊塢有這個膽魄、想像力和能力完成這樣的爆米花電影。

《速8》這樣玩命,其實並不奇怪,因為《速7》創下了全球15億美元票房的奇蹟,比《速5》與《速6》的總和還要多,如果想要維持這樣的票房體量,不升級是不可能的,而對於製片人之一范·迪塞爾,也需要證明在保羅·沃克離開後,他有能力再創輝煌。

秘訣很簡單,就兩個字:大!多!不僅要更大,還要更多。

影片的四場飆車,除了開場的古巴街頭狂飆還屬於正常飆車之外,其餘三場都不太常規。

柏林盜寶,動用了巨型拆牆錘,簡單粗暴刺激——

紐約街頭,五車擒一車,創意不俗——

但真正震撼的,還是「殭屍車」片段,因為視效太有衝擊力了!

雖然在《007之明日帝國》和《終結者3》里都有類似控制汽車段落,但這樣排山倒海而來的衝擊,以及汽車讓人產生不由自主的恐怖感(與《殭屍世界大戰》里的殭屍群有一拼),絕對是第一次,不進電影院看絕對可惜!

再就是最後高潮——汽車戰核潛艇!

能迸發出海陸大戰這樣的瘋狂想法,想必劇組上下都是絞盡腦汁。當然,從效果來看,確實是非常有觀賞性,機槍掃射、爆炸一波接一波,足以令之前《007:擇日而死》的冰原追車戲相形見絀,看到最後,簡直令人精疲力盡。

但正是秉承了「娛樂至死」精神的這場高潮戲,或許會讓人感覺——場面誇張過火到這個地步,一個個都成了刀槍不入、無所不能的超人,這還是《速度與激情》嗎?未來你們豈不是要飆上天打飛機了?

電影的靈魂,永遠不是場面,即使是爆米花電影也不例外。場面、視效的營造,是需要和人物、他們的命運以及影片主題相結合的,而《速8》這樣的玩法,似乎一味為了追求「大、多」在失控。

爽歸爽,熱鬧歸熱鬧,但不能空洞,也不能讓觀眾感覺疲憊,更不能只見飆車不見人。相信這也是口碑不如《速7》的原因。

保羅·沃克生前曾認為《速度與激情》系列後來因為加入大量特效和動作大場面,已經變得不單純,而《速8》雖然通過哈瓦那和紐約街頭飆車滿足了他「多一些街頭賽車」的意願,但到了最後,還是變成了混搭007電影的超級大雜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夥計們,你們再想想保羅的話吧。

最後,說說影片的故事。刨開占掉將近一半片長的動作戲,其實影片的故事主線相當簡單,由於范·迪塞爾成了僅剩靈魂人物,所以基本是以多米尼克·托雷托為中心,雖然也有「人物越來越多」的續集通病,但節奏還算利落,其中致敬保羅·沃克的情節,絕對是意想不到的淚點。

至於表演和對白,環球君最喜歡傑森·斯坦森和道恩·強森這對「不高興組合」帶來的笑點,兩大光頭肌肉男一見面就相互攻擊,甚是惡毒,最後還玩了個惺惺相惜、基情四射,嘖嘖。

當然,二人不光是耍嘴皮子,越獄一段相當瀟灑勁爆。另外,二人還分別表現了「動作奶爸」一面,算是意外驚喜。

再就是泰瑞斯·吉布森扮演的羅曼。這位老兄在片中耍盡活寶,每一次發言基本都是笑點,非常可愛無害。

最後,我們的「女王」海倫·米倫將告訴觀眾,什麼叫姜還是老的辣!僅憑一分鐘左右的客串,就亮點滿滿,而角色身份絕對讓你意料不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3/node14814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