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是能力者的前提下,能夠做到不多勞,而且做到培養自己,讓自己在有機會的時候更進一步,這才是雙贏的局面。
古人云:能者多勞,庸者多閒。
「能者多勞」本沒有錯,符合人盡其才的理想,
但時下的「能者多勞」卻讓閒者
更加變本加厲地剝削能者,閒者變得更閒。
正所謂,一個團隊里,總有一個是累成狗的,一個是閒成豬的。不信?那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故事。小張和小李在同一個部門工作。
小張工作勤奮,很快適應了工作。別人要他幫忙做點事情,他總是說:「好的,馬上就好」。小李慵懶散漫,對工作不感興趣。但是他會裝作很認真的樣子,口頭禪是:「好的,我會盡力做」。
1.領導自認為的能者到底是不是真的「能者」?
這天小張和小李同時接到一份工作:小張加班加點認真地把工作完成,組長對小張的工作表示認可,但第二天小張遲到,因此還受到了組長的批評;小李在接到任務後,雖然心思不在工作上,但還是裝作很認真的樣子。就這樣連續了好幾天,小李依舊沒有完成工作。
這件事之後,組長就把緊急文件交給能力比較好的小張寫,把不著急的工作交給小李做。於是小張的工作越堆越多,而小李卻每天在單位瞎晃。站在小張的角度,你是不是覺得不公平?但對於組長來說,完成工作完成的好才是最重要的,讓誰做並不重要。
2.能者最後卻為何「得不償失」?
一年以後,小張越來越忙,組長幾乎把所有的工作都會交給小張來做。小李的工作仍然很輕鬆,買了輔導書,上班時間在網上查閱學習資料,通過學習充實自我。又一年過去,他們一起報名參加了單位的升職考試。
成績出來後,卻讓人大跌眼鏡。小張沒有考上仍是科員,而小李卻被評為副主任。原來,小張一直被工作纏身,根本沒有時間複習。而小李這一年來卻一直在為升職考試做準備,「理所應當」地考出了好成績。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尷尬的情況:明明不屬於自己工作職責的事,幫吧,手頭的項目還焦頭爛額著呢;不幫吧,輕則影響同事關係,重則破壞自己的受信任程度,影響職業發展。
但轉念一想,大家都是為了整個項目而努力,不必要分的這麼清楚,於是默默接過所有的工作,自己「多勞」,而同事「多閒」。於是,我們到底該如何優雅地規避這種尷尬,成為很多人討論的話題:
第一,引導同事獨自解決問題
如果你有能力的話,可以簡單地指導一下請求幫助的同事,將他們引到其他解決問題的方向上去。比如:「你試試打開伺服器上的某某文件夾,應該會有一些過去的模板」。
第二,做好時間管理
我們生活中會遇到4類事情:重要並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是緊急,既不重要也不緊急。我們可以把它們畫在象限裡面,也叫四象限法則。重要並緊急的事情,例如救火。這類事情就要馬上去也要做。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例如準備工作。這類事情也是要為第一象限的做準備。不重要但是緊急的事情,例如水電繳費。這類事情即使不重要也要去做。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例如休息,玩一把『農藥』。這都是休閒時間才會去做的事情。
第三,學會說『不』
當現在的工作超過你可以承受的範圍,就要勇敢說不。若你在承受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時,就不要說「我可以的」,「沒問題」這類的話,這樣不光你很累,如果你做不好的話,還會影響工作的進度,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第四,學會溝通
就像故事裡的小張一樣,在他接受不了組長把所有的任務都交給他的時候,他應該及時的和組長進行溝通,這樣我們也能做到高效、完美的完成任務。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外在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也要做到保護好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2/node16199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