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朋友介紹讀了一本名叫《五年後決定你的生活檔次》的書,深受啟發。對於我們這些普通大眾來說,了解一些經濟方面的常識百利而無一害。以下是我摘抄自書中的精華部分,作為經濟常識的經典語錄,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三十歲前,你必須開始「經濟社會式」的四十三個生活風格
1、立刻去銀行開立「外幣」帳戶。
2、寧可餓死,也不要欠「信用卡債」。
3、不要讓錢躺在銀行或郵局當「植物人」。
4、當大家下班狂歡時,去圖書館搞懂「總體經濟學」。
5、年節連假時,在家閉關讀完「科斯托拉尼」。
6、每天看一小時彭博財經和CNBC,直到看懂為止。
7、維持生存以外的東西,都不該用「薪水」消費。
8、每天觀察各國「貨幣」的升貶走勢。
9、要培養自己對「利率」有超敏感的嗅覺。
10、存下十萬元,開始做第一筆外匯交易。
11、不要浪費時間去買「定期定額」基金。
12、沒有搞懂的理財商品,絕對不要買。
13、不要去問「銀行理專」如何賺錢。
14、「錢母」出生前,不要買車子。
15、「錢母」長大前,不要買房子。
16、電視上投顧老師的話,只能相信0.1%。
17、所有明牌和內線消息,都當作是「辛普森」的劇情。
18、找間正派公司去上股票期貨入門課程。
19、去前幾大證券公司開戶。
20、給自己幾萬元當學費,練習下單交易。
21、學習利用「三差」來套利。
22、每個月頂多去KTV一次,或者根本就不要去。
23、每天盯緊世界各國的「頭條」大事件。
24、多參加免費的投資講座和課程,但「聽聽就好」。
25、每年不要和同一批人聚餐超過三次。
26、言不及義的酒肉朋友,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價值」。
27、用手機APP設定股價或貨幣漲跌警示。
28、花幾個月閉關,把「股期權」下單遊戲規則搞懂。
29、投資如有獲利,千萬不要領出來「花掉」。
30、運用複利和時間的力量,慢慢讓「錢母」變大隻佬。
31、年過三十如果還沒有錢母,等於「准窮人」。
32、巴菲特心法參考就好,要找自己的「獲利模式」。
33、多看幾次麥可·道格拉斯主演的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34、投資不要盲從,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
35、媽媽去買菜時,儘量在「家裡」吃飯。
36、在外租屋時,每周至少回家三天吃飯。
37、開始增加「不工作」收入的比例。
38、高收益的「垃圾債券」不要碰。
39、不要只吃泡麵,要多吃蔬果和海鮮。
40、培養「減壓運動」,如慢跑或騎單車,虧錢時多運動半小時。
41、永遠留三成的錢在手上,不要全部投入市場。
42、如果投資有虧損,表示你的方法和邏輯有問題,不要怪東怪西。
43、切記:熱錢=泡沫化。
狄驤語錄
認清鈔票的真面目,就是你進入金融市場的第一課。
如果你不能認清世界形勢背後的駭人真相,「未來」將會變成一個超大噩夢。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藏著取之不盡的財富,只要懂得運用對的工具,人人都可以過著有尊嚴的日子。
你必須尊重別人對你的評價,這是經濟社會中很關鍵的潛規則。
對窮人來說,錐心刺骨的屈辱,才是逼他們脫貧的動力。
光是掉眼淚,不去積極想解決方案,很快地,你將窮到連掉眼淚的水分都沒有。
窮人幾乎沒有任性的權利,就算被罵,也無法躲避。
紀律,是決定你能否脫貧的關鍵。
鈔票對有錢人來說,只是抽象概念,有錢人要的是資產價值。
對年輕人來說,敢向未來目標挑戰,才能脫胎換骨,趁早打下脫離窮忙的底子。
世界是座「超級大賭場」,只要順利出生,上帝都會給每個人同樣的籌碼。
——摘自狄驤的著作《五年後決定你的生活檔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