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的時候,「噸噸噸」猛喝水的人請舉手。
但是在夏季,這種喝水方法尤其危險,可能讓心血管「罷工」,還可能導致「水中毒」!
猛喝水加重心臟負擔

對於有心臟病的人來說,猛喝水會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猝死。
猛喝水可能導致「水中毒」
醫學上確實有「水中毒」的概念。「水中毒」是指細胞吸收了過多的水分。
人體在大量出汗後,會同時流失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

此時快速、大量喝淡水,只補充了水分卻沒有補充電解質,血液中的電解質會被「稀釋」。
展開剩餘%
血液中電解質濃度低,細胞中電解質濃度高,水分更容易從血液進入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這就造成了「水中毒」,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症。
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會導致嚴重的不顯性失水,在這種狀態下突然大量補充液體,會直接導致短時間內,大量液體進入循環內,引發低鈉血症。
另外有些人會不自覺地大量飲水,直接增加循環內自由水的含量,加之心理作用下的渴感可能會更遲鈍,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已較為嚴重了。
「水中毒」症狀
「水中毒」發生時,人會有頭暈、口渴、肌肉疼痛和痙攣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
「水中毒」一般不會發生在正常人身上,但在大量出汗之後猛喝淡水、未補足鹽分時,就有可能發生。
夏天,應該這么喝水

01
喝水的時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喝水時間表呢?

那麼,定點喝水到底靠不靠譜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定點喝水的確是個提醒自己喝水的好方法,對於太忙或者常常忘記喝水的人來說,定點喝水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呢,喝水真的不算個大事兒~沒必要太拘泥於準確的時間。
這次多喝些,下次少喝些;口渴了多喝些,忙碌的話就下次再補上……這些都不會對身體有大的影響。只要在身體需要的時候,滿足它就ok了。

但是就算再渴,也千萬不要「噸噸噸」式的豪飲,少量、多喝!
夏天如果運動量大、出汗多,最好喝點鹽水,或烏梅湯、茶水、綠豆湯,後三種富含鉀,能補充汗液流失的鉀元素。
02
水量
每天喝多少才算夠?
如果非要說喝多少才算夠,那麼按照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要求:男性每天推薦1700ml,女性推薦1500ml的飲水量。(約一次性常規紙杯的 7~8 杯。)
但其實,情況不同,對水的需求量也不一樣。
夏天天熱,皮膚出汗多,水分流失多,所需補充也相應增多。

比如體力勞動者或者在長期呆在外面的人,自然是喝得多。
再比如,大多數生病的人,尤其是會引起發熱的病,同樣需要多喝水。
能不能少喝呢?很多人會說,忙起來經常會忘記喝水。
但是!
水喝得不夠,可能引起的多種健康問題:
1.便秘
2.結石
3.痛風
4.血栓
5.尿路感染
……
所以,對於忙碌的人來說,乾脆還是定時吧。
少量、多次、小口喝,每次150~200毫升左右,間隔時間約為30—60分鐘。
有糖尿病、心臟病、腎病的人,不能和大家一樣「多喝水」,喝水量最好遵醫囑,以免加重心臟或腎臟負擔。
這些水到底能不能喝啊?
1、喝過的放了一天的飲料
相信很多人都有喝飲料喝到一半,然後放一陣子繼續喝的經歷,有些容量大的飲料放到隔夜再喝也是很常見的情況~這種飲料能不能喝呢?

前前前些日子,日本的一個綜藝節目《月曜夜未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就模擬做了個飲料細菌的含量實驗:將它們打開喝一口後放置24小時,然後測它們的細菌含量。

在平均氣溫20℃,平均濕度79%的房間裡,24小時細菌增加數量的檢測結果如下:
綠茶
600~490個
水
600~1100個
大麥茶
600~3700個
可樂
600~249萬3800個
純橙汁
600~250萬3900個
牛奶咖啡
600~517萬5900個
飲料的細菌這麼多?還可以喝嗎?
對於開蓋後的飲料,經過簡單的存放細菌就會迅速繁殖,繁殖數目非常驚人。
實驗所處的環境是平均氣溫20℃,平均濕度79%。這正是絕大多數細菌的適宜繁殖環境,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細菌繁殖是正常的。

但任何微生物想要產生致病作用都要達到一個量的限定,對於我們正常情況下飲用的「量」(很少),就算喝掉存放24小時之後的飲料,相對問題也是不大的,其實很多人都這樣做過。(包括小康妹兒我~)
雖然問題不大,但也並不建議大家這樣去做,因為飲料畢竟不是建議常喝的飲品,假設有人大量攝入也不免會帶來危害。
2、千滾水
都說千滾水致癌~
脫離劑量談毒性的都是在耍流氓!
即使燒開 20 遍的水中,千滾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也低於國家生活飲用水的標準。
但是千滾水反覆燒開,還是挺費電的~
總之,水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它最大的價值就是解渴,只要選擇安全的水就行。
夏天喝水,記得少量、多次、多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1/node19304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