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步入中年後,有個很明顯的體會,尤其是在45歲前後。45歲前,身體還比較硬朗,一些事情做起來還不是很吃力。但45歲後,各種疾病「不請自來」,身體各器官功能驟然下降,而此後的十年,即46-55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生命高危期」。45歲後,什麼最重要?唯屬健康最重要!
45歲後,要健康,保證身體1處「凈」、2處「通」!

一,肝「凈」,毒素堆積少
肝臟是身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每天在晚上11-3點之間是肝膽經當令時間,此時「人臥則血歸於肝」,全身血液回流於肝臟,進行解毒。而現在人們很多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導致肝臟「藏毒」,使肝功能異常,出現各種異常表現。
如,臉上粉刺增多、臉色變黑、傷口易化膿感染、頭髮兩鬢白髮、紅鼻頭、出現黃褐斑等表現。若肝臟「藏毒」加深,會使肝細胞功能受損;若肝「凈」,身體內毒素堆積就會少,肝功能正常也就不會誘發肝病。

二,血管「通」,血栓形成少
血管是運輸全身血液、養料、垃圾等重要「管道」,包括大小血管和微血管。若血管內形成血栓、斑塊等堵塞血管,就會誘發猝死。
人過30歲,血管內毒素就開始增加,若加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喝水少、不運動等就會在增加血管內血栓的形成。血栓堵塞不同部位,就會有不同結果。
如,堵塞心血管誘發心肌梗死、堵塞腦血管誘發腦卒中、堵塞肺部血管誘發肺栓塞、堵塞下肢靜脈血管誘發靜脈血栓等。血管堵塞超過70%身體才會有明顯症狀;若血管「通暢」,血栓形成少,誘發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減小。

三,腸道「通」,糞便滯留少
腸道是人體營養吸收重要場所,當食物進入胃部,通過胃的糜爛作用將食物變成「小顆粒」,隨後進入腸道,主要由小腸吸收營養。到了大腸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導糟粕,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營養長期失衡或缺乏就會引起便秘、腹瀉等,嚴重可誘發痔瘡、肛瘺、肛裂等。
糞便是食物經消化吸收後要排處體外的「糟粕」,含有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等廢物,若腸道不通暢,不及時排出,會降低腸道蠕動作用。若腸道「通」,糞便滯留就會減少,對廢物的重吸收減少,身體就會越健康。
多飲水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包括血管中、腸道內、肝臟內的毒素排出。水,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重要的載體,多飲水能補充體液水分,稀釋血液,預防體內毒素堆積。
1,清晨一杯水。 促進排便,稀釋血液,利於身體健康。
2,睡前一杯水。 補充體液,防血液粘稠,利於身體夜間新陳代謝。
3,白天喝水。 要小口、勤喝、慢飲,這樣更利於身體吸收。
白天喝水,對成年人來說至少1500毫升,而進入夏季,喝水時放些花草茶,更利於身體健康。
如,金桂菊茶將金銀花、桂花、胎菊、蒲公英按一定比例搭配製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炎等作用,氣味芳香而藥體輕揚,與胎菊搭配,清肝火效果更佳。胎菊還有平肝明目、散風熱作用,常與蒲公英搭配。四者搭配,經常飲用去肝火效果很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1/node19250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