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拉條子面一做20年 量足味美吸引食客

西安南二環附近的一條小巷裡,新安醫院門口,70歲的賀玉蘭老人和兒媳劉艷寧在她們的實惠麵館里忙碌著,揉面、拉條子、煮麵、給食客端面,婆媳倆默契得就像一個人,「二人成一心,黃土變成金。」 賀玉蘭老人喜歡老家蒲城的這句老話。

20多年婆媳倆起早貪黑,用心做面,她們的面口感筋道,味道好,再加上量大,很受歡迎。在附近幹活的農民工吃過一次後,幾乎每天都來吃她家的面,一大碗8元,一個下苦幹體力活的農民工也能吃得飽飽的。

揉好的面醒2個小時後就可以搓成粗條子盤放在盆子裡,一層層碼放,刷上菜籽油。這一大盆粗條子也就做40多碗面。

婆媳倆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8點,一天能賣100多碗面。

問賀玉蘭老人做得一碗好面有啥竅門,賀玉蘭老人說:「有啥竅門?實實在在做就成,一個是面要揉好、揉成光光亮亮的軟麵糰,揉好的面醒2個小時後就可以搓成粗條子盤放在盆子裡,一層層碼放,刷上菜籽油,一個是防止面粘在一起,另外也能使面口感更爽滑,盤放好後再醒2個小時,食客來了就可以將粗條面拉細,拉細後像繞線一樣繞在手上,再在案板上摔打幾下讓麵條變細變得更勻稱,就可以下鍋煮麵了。」

揉好的面醒2個小時後搓成粗條子盤放在盆子裡。

食客來了就可以將粗條面拉細。

拉細後像繞線一樣繞在手上。

再在案板上摔打幾下讓麵條變細變得更勻稱,就可以下鍋煮麵了。

下鍋煮麵。

煮麵時放一些青菜。

婆媳倆一個煮麵,一個端盤子。

將煮熟的面和青菜撈在大碗里,澆上熱氣騰騰的油潑辣子就成油潑麵。

也可以澆上炒好的西紅柿雞蛋,或炸醬。

在附近幹活的農民工吃過一次後,幾乎每天都來吃她家的面,一大碗8元,能吃得飽飽的。

新安醫院門口背街小巷裡的實惠麵館很受歡迎。

新安醫院門口背街小巷裡的實惠麵館。

餓了吃個雞蛋填下肚子,接著干。

天天做麵條,看著做出來的麵條那麼好,老太太自己都很開心。

中午飯點時,婆媳倆忙著煮麵。

麵條里有不少青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1/node13806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