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步存在5大誤區,寶媽小心陷入誤區!

棋子傀儡| 2017-01-09| 檢舉

某天跟一閨蜜聊天,聊著聊著自然聊到孩子身上了,閨蜜說自家寶寶現在10個多月了還不會爬,好笨。當時聽到這事我心裡咯噔一下,寶寶正常階段7-8月就會爬了,一般到了10-11個月都會扶牆站立了,而閨蜜寶寶現在還不會爬,再加偶爾在閨蜜朋友圈看到寶寶坐學步車的照片,當時我就為閨蜜寶寶的身體發育擔憂了,閨蜜可能已經陷入了寶寶學步的五大誤區之中。

寶寶學步

誤區1:學步神器-學步車

學步車對於大人而言雖然省心省力,但對寶寶的學步發展真的好用嗎?事實不然,首先寶寶還小骨骼發育不完善,學步車容易導致寶寶出現「O」「X」腿,長大後走路會墊腳尖或外八。其次重點是寶寶坐在學步車裡面,腰部,胯部和腿都是固定在車子裡面的,輕輕碰到就會自己滑行,起不到孩子學走路的作用!

建議:滑步車可以當玩具,不能當學步工具。

學步車

誤區2:跳過學爬直接學走

跳過學爬階段直接學步。爬行,是寶寶手眼協調的鍛鍊,大腦的兩側思維協調進行著,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而人後期的行動又是受大腦控制的,所以爬行練習對後期的行走及運動發展至關重要。

建議:為了能讓寶寶更好的學會走路,首先要讓寶寶學會爬行,給孩子提供安全的舒適的環境,讓寶寶盡情的去爬行吧。

學爬

誤區3:學走路鞋子是關鍵,非得穿上好鞋或者襪子

現在的孩子很少赤腳觸底,而對於寶寶剛學走路,光腳接觸到地板時,直接與地面接觸,不僅可以使得寶寶不怕被滑到,還能接觸到墊子、地板、大理石等各種材質的質感,還能掌握好平衡力,讓寶寶走得更穩更踏實。穿著鞋子或襪子,寶寶可能會低頭走路,用眼睛來觀察地面材質,影響走路。

建議:在家裡或者條件允許情況下讓孩子光腳學走路才不免是很好的選擇。

學步

誤區4:不捨得孩子下地走

不捨得孩子在地上走,或者怕還是在地上弄得太髒,不捨得放孩子下地走,一直抱著。可寶寶到了該學走路的階段,家長過度的保護孩子,容易使得寶寶腿部的肌肉得不到鍛鍊,肢體不能正常的活動,導致寶寶身體和智力都得不到很好的發育,那麼大腦的思維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建議: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性,錯過了這個敏感時期會耽誤一生,家裡可以墊些墊子讓孩子自己下地玩兒去。

寶寶自己玩

誤區5:拎著孩子走,生怕摔倒

學步帶是個好東西,但是使用不當還是會耽誤孩子學走路。有些家長太過心疼寶寶,像玩偶似的拎著寶寶,每一步都是大人在用力的拎著,然而寶寶在學走路的過程中,沒有使出自己的半點力,自身的平衡力沒有鍛鍊得到,也不能學好走路。就像我們走平衡木,如果是別人拎著我們走,我們根本找不到那個平衡的點,一旦放手還是會摔跤。

建議:放手大膽的讓孩子自己去走,或者完全放鬆學步帶,只起到最後保護作用,不至於孩子摔得太狠,讓寶寶在摔的過程中掌握好走路的要領,才能更好的把路走好。

寶寶自己大膽走

來源:知心Baby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0/node13944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