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諸佛教|消業障,藏功德,領受生命中的福報

小凱| 2016-04-01| 檢舉

禮拜佛菩薩誦經為什麼可以消業障?

業障是一份因果關係中的惡果,同時它是你種的因所應得的果,那麼除了你用另一份善因果去抵消它,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動它。而善因果就是功德,所以功德可以抵消業障。

修佛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心,修出清靜心,分辨心,善心,平等心,慈悲心,去除妄心,貪心,嗔心,痴心,執著心。大家都知道善惡就在一念之間,只有把心修正了修善了,才能保證不種惡因,從而避免惡果,所以修心為修佛第一要旨。

念經拜菩薩,並不是說菩薩就把你的業障消掉了,而是因為念經拜菩薩就是功德,「果報不可思議」,「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但正常情況下,功德會按天理的規定自動排序,不會主動去抵消某一個業障。而每當你企求菩薩慈悲,保佑你工作順利,愛情如意等,菩薩可以動用神通慈悲用你的功德去抵消那一個特定的阻礙你事業或愛情的業障,從而使你變的順利。你的功德和菩薩的慈悲神通缺一不可,但基礎還是你自己的功德,一份善果去一份業障。如果有人只是拚命祈求菩薩而不作功德,不念經,那麼菩薩也沒有辦法幫你。如果業障深,功德淺,所求同樣不會成功。

明白了這一切,那麼我們就應該明白抓緊時日,利用每一分去修心積累功德。同時因為明白了功德和業障的深淺關係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可以針對自己的業障程度製定相應的短期修行目標:業障深的,平時總覺得什麼都不順,求菩薩念經很多但還不變好,這就是業障纏身阻礙非常。業障淺的,一念經就有感覺,求菩薩每求必應,那麼就是本身有功德有修行,就要提高要求,修心積累功德最要緊。

理解了這些道理以後,希望大家就能認清自己的命運是怎麼形成的,不要在怨天尤人,推卸責任,而是放下包袱,專心修行,把所有等待的時間都用在念經修功德上,那麼即使來世還在人界,那我們的每一天也會盡是好的果報,像生活在天上一樣。

把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

自己有一點點的功德,到處去宣說,這本身就是一種過失;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一定要將自己的功德隱藏、保密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功德。

《達摩祖師傳》中,素有菩薩皇帝之稱的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研討佛法。皇帝得意道:「自朕登基以來,修佛寺、造佛像,抄寫經卷,供養僧侶無數,敢問大師,朕有何功德?」祖師面無表情,淡然道:「無功無德!」

為什麼無功無德呢?功德毀壞之因有四種,其中一個就是宣揚功德。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宣說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毀損功德。作為修行人,作為佛門弟子,必須要隱密自己的功德,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能宣說。不僅僅是功德,即便是積累了一些善根、福德,或者做了一些好事、善事,也不能輕易宣說,一定要隱藏起來。

不懂得隱藏功德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有些人喜歡炫耀、張揚,有一點能力與常識,便急於表現出來,希望得到眾人的常識。還有些人,每做一件事,總喜歡將自己的計劃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以顯示自己能力卓越。像這樣的人,如果遇上嫉妒心強的人,對他心懷不滿,還有可能埋下禍根。

就算偶爾有點出離心、神通神變,也不值得在人前宣揚。

世間人若不宣揚自己,可能怕別人不知道,但真正的大乘行人,一定要反反覆復觀察自己,看內心每天被信心、慈悲心、出離心佔據著,還是充滿貪心、嗔心、痴心等煩惱?過失大還是功德大?身體的所作所為,從早到晚行住坐臥如法還是不如法?大乘教言所講的那樣去做,還是經常自我放逸,隨心所欲地造惡業?如果經常觀察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的確確不是好人。

其實我們的言行舉止,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造業,我們所認為的功德也不一定是什麼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功德,但是與佛菩薩、上師三寶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有什麼可宣揚的呢?自己有一點點功德,然後到處去宣說,這本身就是一種過失,別人也能看出來你內心的一些雜念,這都是不如法的。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一定要將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隱藏功德,這本身就是一種功德。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應論人德。我們不能看自己的功德,要看自己的過失;我們不能看他人的過失,要看他人的功德,這樣才能慢慢地學到他人的功德,進而將他人所有的功德納入自己的相續中。最後,自己所有的過失都能消失殆盡,所有的功德都將日臻圓滿。

領受生命中的福報

問:人在世間走一遭的意義是什麼?是來考試?贖罪?還是來修行?

答:人在世間走一遭,是來消受以前持戒修福的果報。雖說人這一生,福禍相倚、苦樂參半,福報、惡報都有顯現,但總的說來,在輪迴中能有苦樂參半、罪福同受的機會本身也是一種福報,因為如果投生餓鬼道、地獄道,連一剎那感受樂的機會都難得。

福報現前時,要懂得珍惜。說珍惜,一方面是要能領會做人的好,心裡因而常有歡喜和感激;另一方面,是知道善用這現前的福報去積植德行,福慧雙修。然而,我們往往是既不能領受自己生命中的好,只枉自在滿心煩惱中消耗自己的福報; 也不知趁現在有能力取捨因果的時候斷惡行善,以福養福。福報現前時,愁苦;福報耗盡了,更愁苦。

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

微信個人號&QQ公眾號ID:hitaca|微信公眾號:fxwdspt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966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