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十二圓覺菩薩》見聞者願福慧廣增 消災吉祥

John| 2016-04-01| 檢舉

圖說《十二圓覺菩薩》見聞者願福慧廣增 消災吉祥

十二圓覺菩薩:是密宗崇奉的著名菩薩群體。即十二位大士。《圓覺經》止 說,十二位菩薩向佛祖請問修行法門,佛為說大乘圓覺清凈境界修行法。

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靜慧菩薩、威德 自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

此十二大士,能入如來圓明境界,故稱十二圓覺菩薩,聆聽受誨大日如來,講經說法。農曆正月十五日——圓覺菩薩啟佛會,農曆八月十五日——圓覺菩薩清凈會。

佛教中的菩薩數不勝數,其中一些著名的群體菩薩十分突出,他們的組成很有聲勢,因不同的功能而組合在一起,最重要的大菩薩都參與其中,著名的群體菩薩有四大菩薩、

八大菩薩、十二圓覺、二十五圓通、二十五菩薩等。

文殊菩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常侍釋迦牟尼佛之左。

顯智、慧、證三德。在過去世,他曾為七佛之師,其銳利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尊號。

普賢菩薩:音譯作三曼多跋陀羅菩薩,意譯為遍吉菩薩。為我國四大菩薩之一,常侍釋迦佛之右,顯理、定、行三德,為諸佛之本源,亦為一切法之體性。

普眼菩薩:為觀音菩薩之異名。因佛經稱其慈眼普觀一切眾生,謂之「普眼」。

金剛藏菩薩音譯作縛日羅孽羅姿,意譯為金剛胎。藏即名為堅,是故堅如金剛名金剛藏。

是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狀如金剛,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諸餘善根所不能壞,故名金剛藏。

彌勒菩薩: 音譯作末怛俐耶菩薩,意譯為慈氏。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

據傳此 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既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

釋尊預言,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將下生此世,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 說法。稱作一生補處菩薩,亦稱彌勒佛。

清靜慧菩薩:音譯作尾戌馱摩帝,相當於大日經密印品之生念處菩薩。

大日經疏十三謂此菩薩得大自在,同佛境界,從法而生,故稱法生,即從自性清凈之法而生之意。寓意:脫離煩惱,六根清凈,從而獲得佛門智慧。

威德自在菩薩:可畏為威,可愛為德。法華嘉祥疏七曰:畏則為威,愛則為德,又折伏為威,攝受為德。

威德自在菩薩的含義是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脫自在而威儀莊嚴。寓意:有大威勢,足以折伏惡魔;有大慈德,堪可救助眾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958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