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愛欲者,於諸欲中深生染著,而常受用。」就是愛欲心沒有擺脫,沒有出離心。「愛欲」狹義指男女愛欲,廣義包括好名、好利、好恭維,一切都愛好。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一點都解脫不了,放不下來,轉不了。
愛清凈、愛乾淨等等也都是,多得很。我們做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檢查,才會發現「深生染著」不是普通的染著,那是很不容易查出來的。一個人如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毛病檢查得出來,就是第一等人。什麼叫修行人?就是一輩子在找自己,管理自己,檢查自己的人。人是不肯檢查自己的,而且,談何容易啊!
人容易原諒自己,不會嚴格要求自己。……什麼是學佛的人?一輩子來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做到的人,就是修行人。所謂自覺者,自己隨時找出自己的錯誤,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講行願、行門之重要,我們隨時在靜定中,要檢點自己。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
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污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正常呢?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如何修證佛法》
《尚書》里說「人心惟危」,就是說人的心思變化多端,往往惡念多於善念,非常可怕。那麼如何把惡念變成善念,把邪念轉成正念,把壞的念頭轉成好的念頭呢?
怎麼樣使「人心」變成「道心」呢?這一步學問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難自我反省觀察清楚。如果能夠觀察清楚,就是聖賢學問之道,也就是真正夠得上人之所以為人之道。
——《孟子與盡心篇》
你看人性是多麼的奇怪,世界上每個人都會要求別人是好人,是聖人。但對自己的行為,就會有許多理由可以原諒自己,辯解自己。等於人人手裡都有一把標準尺、有一桿秤,到處衡量別人,是不是夠得上聖賢的尺碼和分量。但對於自己,就很少稱量了!
——《原本大學微言》
「無咎者,善補過也。」天下事情沒有絕對好,也沒有絕對壞,你認為好,就出毛病啦!人生就是悔,悔就是很困難的,沒有真正的無咎。要真正達到沒有毛病的話,你要「善於補過」,自己隨時反省自己,隨時隨地要能檢查出來自己每一方面的錯誤,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毛病,這樣才能無咎。
——《易經系傳別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945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