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地密碼 】中的冰雹咒師真的存在嗎?真的!
上一回專欄中,我圖解了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末代防雹師》。
大家可以戳這裡:圖解《末代防雹師》:青海美龍村最後一個冰雹咒師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仔細探討探討「防雹師」這種古老的西藏職業。
在暢銷小說《藏地密碼》中,亞拉法師提到一種神秘的「光軍」,這種光軍,儼然一支現代化軍隊,其組成人員之一,就有「防雹師」。
雖然這本小說基本是在瞎掰扯,但「防雹師」的存在還真不是胡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藏北、藏西一帶,更是接近海拔5000米。地方越「高冷」,農作物就越難生長。
好容易抽了穗、結了實,收割之前的任何一場冰雹,都可能讓農民的一季心血白費,顆粒無收。
(下圖是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崗則村一次突發冰雹現場,你們感受一下)
在沒有三高大炮的從前,防雹師就成為每個村莊不可或缺的特殊職業。每年的「望果節」,其實就是農民們娛樂地方神,祈求不要降冰雹的節日。
不僅是平民百姓需要防雹,連高居布達拉宮的歷代達賴喇嘛,也需要專人來防雹呢!
在西藏生活了幾十年、自己也會藏語的藏學家廖東凡老師,曾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提到達賴喇嘛的專職防雹師。
那是一個名叫俄珠頂的世系,祖先來自尼泊爾的阿索拉山谷,大約在清初時遷居拉薩。他們在拉薩西郊修築了一座三層石碉樓,取名俄珠頂,家族便因此得名。
相比其他防雹師,俄珠頂家族確乎非同尋常:他們的《防雹秘笈》,乃是從雪山洞窟中發掘的伏藏;他們還有一套世代相傳的法器,包括天鐵金剛橛、
右旋白海螺、驅雹「熱尺」劍、千年烏龜殼等等,都是寧瑪派祖師蓮花生留下來的。
(羅布林卡照片)
18世紀40年代,位於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落成。當時的第七世達賴喇嘛,十分喜歡這裡清幽、安寧的環境,常常在這裡學經和處理政務。
為了防止羅布林卡被冰雹破壞,七世達賴任命俄珠頂家族為世襲的冰雹咒師,專門監管拉薩西北面的天空。
從此,俄珠頂咒師便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擁有六品或者七品的官位。歷代達賴喇嘛出行,俄珠頂咒師穿戴紅馬褂、白裙子,背著烏龜殼,
高舉防雹的九宮八卦圖,走在儀隊最前面,很是顯眼。
(下圖為西藏的九宮八卦圖,據傳為文殊菩薩傳授)
這 個家族的最後一代防雹師名叫雲中朗傑,文革時破四舊,祖傳法器全部被砸,他再也無法以密咒驅雹。
改革開放後,西藏傳統天文歷算獲得了政府的重視,自治區科 協領導找到雲中朗傑,讓他用自己獨特的觀測氣象本領為人民造福。
從此,這位前「防雹咒師」便成為了氣象部門和農牧部門的一名氣象顧問。老人家的晚年還算安 穩幸福,80歲去世,在藏區算高壽了。
說了那麼多,冰雹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咒師們能防雹呢?
《末代防雹師》中,嘎瑪老人提到過,一部分冰雹是自然原因,另一部分則是鬼神興作。
西 藏的宗教體系中,除了超出三界輪迴的佛、菩薩、阿羅漢之外,亦有一些比人類力量大卻仍在輪迴中流轉的鬼神,地方神、龍族和山神都屬此列。
當一個地方出現不 潔之事,例如婦女生私生子啊,或水域被污染啊,或在田地里燒污穢之物啊,等等,這些鬼神就會發怒,驅動冰雹來懲罰人類。
其中,有十八個「冰雹主」最為厲害——他們都是雪山之神,為首的則是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神。
念青唐古拉山位於堆龍河谷上游,而堆龍河谷位於拉薩西面。因此,念青唐古拉山神的冰雹要降到拉薩,必須經過西郊的俄珠頂。
這也是七世達賴任命俄珠頂咒師的重要理由吧。
(這位就是冰雹主之首,念青唐古拉山神)
想一想,每一次驅趕冰雹,都是一次驚心動魄的人神大PK!可見,高薪職業也是高危,此話誠不我欺。
每年一到藏曆七八月,莊稼就開始漸次成熟了。這時候,藏區各地就要準備「望果節」了。
由於西藏各地的地理條件差異很大,「望果節」並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日子,而是根據各地莊稼的收割期來定。
在從前,百姓們會前往自己村莊的防雹師處,請他選擇一個吉日。到了那一天,百姓們白天跑馬射箭,晚上唱歌跳舞。
而最重要的儀軌,是咒師騎白馬、戴白帽、穿白裙、背冰雹經書,率領全村男女轉遍每一片田地。過了「望果節」,就可以準備收割了。
(望果節圖片。注意走在最前面的人,高舉一張九宮八卦圖)
不過,現在的「望果節」大多只保留了傳統的形式,人工防雹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大量防雹師們失業了。
《末代防雹師》中的嘎瑪老人,連親生兒子都勸不動,只能無奈地挑選年幼的孫子來繼承自己的法術。
其實,相比起人工防雹,「防雹師」這一門職業確實是相當辛苦的。
俄珠頂末代咒師雲中朗傑曾說過,每年的一整個冬天和春天,他都在俄珠頂的閉關房中修持防雹師們共同的本尊——馬頭明王。
到了夏天和秋天,堆龍河谷的農作物開始揚花、吐穗、灌漿、成熟,他便在俄珠頂的屋頂上修法,隨時準備對付進入自己轄區和羅布林卡上空的冰雹。
而其他的防雹師們,在驅逐冰雹前也至少要閉關修行3個月,此後的夏秋每周做一次法事,直至秋收結束。
都是什麼法事?
有的防雹師,會用密法手勢和密咒來改變烏雲走向,倘若烏雲已連成一片,他就擇機吹響海螺,以求護法神的幫助,但海螺只在關鍵時刻用,而且最多只能吹5次。
如果天氣繼續惡化,最後的辦法就是揮動法衣,再不行就把法衣拋向天空。
有 的防雹師,會用麵粉做一公一母4對青蛙的造型,蛙背上還畫上一些咒符。作法時,就把這4對青蛙放在東南西北4個方位。
此後觀察天象,看哪個方位有雹雲,就 對著那個方位的青蛙念咒語,直到雹雲被限制在那個方位不動。
在法事的前後過程中,都禁止女性觀看和參與——這種是針對「魯」,也就是龍族作怪的冰雹。
(西藏的龍族,並不是漢地傳統認為的「龍」,而是黃聖依主演的電影《白蛇傳說》中般人首蛇身。
龍族具有法力,報復心強,也是降冰雹的「禍首」之一。「龍族」和「龍」的區別,以後有空開文細談。)
還有些防雹師,會向空中扔天鐵金剛橛,扔「熱尺」劍——就是《末代防雹師》中嘎瑪老人手持的雙面都寫滿了密咒的劍狀法器,不是真劍。
大多數時候,防雹術是能起到作用的。可也有一些特殊時候,種種法術都無法阻止冰雹,那怎麼辦呢?
——也沒什麼辦法,讓它落一下唄。
防雹師們的目的,是將冰雹驅往別處。在這點上,大家有個不約而同的職業道德:不能將冰雹引到自己轄區以外的農田、牧地、村落,
只能引導到荒山空谷或者沒有莊稼人畜的曠野。
不過,作家馬麗華的《靈魂像風》里,卻記載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兩個村子的防雹師有了矛盾,於是東邊村子的將冰雹往西邊驅,西邊村子的將冰雹往東邊驅。
最後誰法力大誰贏。
不過,這些事估計會越來越少地聽說吧。畢竟現在絕大部分的藏族村莊都採用高射炮來人工防雹,當地的農民經過短暫培訓,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炮手。
冰雹一來,一發炮彈射上去,立馬變成雨水降下來。
屬於嘎瑪老人們的時代是真的過去了,幾十年後,我們大概只能在文獻中尋找防雹師們的蹤影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9232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