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的法門要義 【經典開示的往生法門】

蕭佳亮| 2016-03-29| 檢舉

⒈《般舟三昧經》以觀西方無量佛為方便 ,而能見十方無量佛。因佛身相好和凈土世界莊嚴並非一般眾生的現前境界,故需因名思義專心繫念,從而使觀境明顯現前。通過念慧相應,安住所緣,若達到「心一境性」──定,則念佛三昧成就,從而得見十方無量佛 。但是得念佛三昧並非得天眼,也並沒到達佛國,而是在三昧中見佛的幻相,並可與佛相互問答。

通過觀「一切法性空」得「空三昧」,而可往生凈土,屬於念佛法身或實相念佛。般舟三昧法門結合了大乘般若思想,注重依靠自力的禪觀;雖有阿彌陀佛的願力,也必須靠念佛三昧才能往生,為利根上機所修。

該法門為慧遠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等所推崇,但現今一般凈土行者均已廢棄不用;印順法師認為,般舟三昧法門雖不太容易,但卻是求生西方凈土的根本法門。

⒉《無量壽經》是凈土三經之一。此經先說阿彌陀佛立四十八願構建凈土,再說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後論三輩往生明示往生的條件和方法。此經說,三輩人往生的根本條件是念佛和發願,不念佛不發願便不會往生。《無量壽經》和《般舟三昧經》所說的念佛都不是口頭稱念,而三品人往生的根本因都是念佛和發願。此外,《般舟三昧經》的往生僅限於定心見佛的「念佛三昧」,而《無量壽經》則放寬條件,可以散心,但也要一心凈念相續。

⒊《觀無量壽佛經》是凈土三經之一,對凈土宗影響巨大。此經開宗明義說,往生凈土必須有三種凈業福德的積累: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經在禪觀上提出十六個觀想次第,觀阿彌陀佛及凈土的種種莊嚴。首先是落日觀,再逐次觀水觀地、觀園林房屋,觀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是從觀色身相好到觀功德法身的由淺入深的過程。此經也說明了「三輩九品」的往生等級。

⒋《普賢行願品》也說往生極樂世界,但是並沒有提到念佛,而是在品末說,如果以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來修行並迴向功德,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便是"導歸極樂"的思想體現,在大乘佛教「難行道」和「易行道」的判別中,屬於「易行道」。

⒌《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中往生凈土的法門還有持咒,和密宗比較接近。經中說除了十日十夜的念佛法門外,又加以十日十夜持誦「鼓音聲王大陀羅尼」。一般還有在念佛後加念往生咒的,

西藏喇嘛教還有彌陀與「長壽法」合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905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