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精要和修行重點

Joon Si ...| 2016-02-28| 檢舉

我學佛五十餘年,歸納佛法的精華,二十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心性;「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們的行為。純善的行為,純凈的真心,這就是佛法的精要。如果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純凈純善」四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是純凈,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純善,這是講「行」。純凈的心性,純善的行為,不夾雜毫分不凈不善,你就圓滿成佛了。所以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一絲毫污染,沒有放不下的,就行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不離這個原則,我們掌握這個原則就知道怎樣修行了。

學佛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三皈、五戒、十善」,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想脫離六道輪迴,想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凈業三福」,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做不到,念佛不能往生。這一條做到了, 即具有人天福的基礎,才能學佛,才能接受佛法。佛經典里常常提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善」是標準即做到這一條,具足這個條件,可以當佛的學生,接受佛法。 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

如果想提高一層,要生方便有餘土,你得修第二條善,就是第一條再加上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不犯威儀」的意義,一定要保持佛教最好的形象,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一條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一切的行為,都要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我們聽經精神不能振作,這是不好的榜樣,低著頭打瞌睡是不好的榜樣,這都在威儀裡面,所以一切都要守規矩。為什麼要這樣做?做給別人看的,對自己不重要,這是佛教的形象。《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形像鮮明」,也就是說做社會大眾的模範,做社會大眾的典型,不好的樣子不可以做。學佛的人跟大家接觸,愁眉苦臉這是不可以的,人家一看你這個樣子,佛還能學嗎?學佛就變成這個樣子了。讓人家跟你一接觸生歡喜心、生恭敬心,這是好樣子。

更高一層是生實報莊嚴土,你還要加上第三條福,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是教別人,自行化他,這樣的人念佛才能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

你從哪裡學起?從凈業三福,包括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做!十善裡面的不殺生、不偷盜,在家居士不邪淫,要從念頭上做起。傷害眾生的念頭不能有,有這個念頭你就有殺心,你殺的行為沒有,你殺的心沒有斷也不行。還想占別人便宜,占別人便宜是偷盜的心,你盜心沒有斷,你的念頭不清凈。男女之間交往的時候你還會起心動念,你淫慾的念頭沒有斷,那麻煩大了。口業是最容易造的,大家都認為無所謂,不是無所謂,關係太大了。妄語欺騙人,兩舌撥弄是非,惡口裡面包括戲論、開玩笑,不單佛法禁止,世間孔孟也禁止,為什麼?開玩笑,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往往得罪人,跟人結下冤讎,將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不曉得原因從哪裡起來的!言語不能不謹慎,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要細講,你才清楚、才明白,自己才知道收斂。

三皈、五戒、十善包括整個佛法,大小乘經論都在其中。所以佛家一個法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都通了。佛法修學得定開慧,你得不到定。定是樞紐,得定之後開慧,你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單單得定不能開慧,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四禪天得禪定;四空天,是更深的禪定,不開慧。如果從定當中開慧,你就超越六道了。所以得定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定是開智慧必要的手段,於是我們修什麼?就修定慧。

三皈、五戒、十善都是幫助我們修定慧。十善業道教我們放下,惡的念頭都放下,不要說惡的行為了。放下,智慧才能現前,看破就是智慧。所以一般人講修行,就從三皈、五戒、十善下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9244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