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觀世音菩薩的另一面.。。。。

程靖萱| 2015-10-13| 檢舉

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

四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被尊稱為「四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文殊菩薩代表「大智」,普賢菩薩代表「大行」,地藏菩薩代表「大願」。

觀世音菩薩:

(一)簡介:

觀世音菩薩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在中文佛典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本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因悲願深重,為救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脅侍菩薩。菩薩具足無量的智慧與神通,大慈大悲,普救十方疾苦。祂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最為深刻的詮釋。

(二)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

雖然諸佛菩薩皆大慈悲、救苦救難,但諸法因緣生,每位佛菩薩都有不同的因地與因緣。觀世音菩薩則與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有著深厚的因緣,故感應最為迅速。釋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經》中說:汝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像、或敬仰讚嘆你,這些眾生必生於無上道,且必獲不轉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樂,等到因緣成熟時,會遇佛授記,他日必將成佛!

(三)觀世音菩薩重要相關經典書籍:

1.《悲華經》:西方三聖發心因緣。

2.《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應化,尋聲就苦。

3.《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4.《觀無量壽佛經》:正觀觀世音菩薩。

5.《大悲咒》:觀世音菩薩頓入八地。

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7.《華嚴經》:善財童子二十七參觀自在菩薩章。

8.《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

(四)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無量利益

1.心中時常憶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此為凈念。時常如此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至誠恭敬祈請觀世音菩薩加持,自然可以獲得無邊功德利益。

2.《佛說十一面觀音神咒經》中,觀音菩薩言:「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復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復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眾生,晝夜殷勤,稱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現身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一切怖畏,及三業罪,悉得除滅。況復有人,依此經教,如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

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五)印光大師說觀世音菩薩:

1.十餘年來,天災人禍,相繼降臨,都是因不知三世因果,只想自利,不顧殺生害命,以及害人所造成的。如果想挽回劫運,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輪迴,與戒殺護生、吃素念佛不可。當今世界,常在患難中,只有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可以依靠,應該常念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的轉變。也請與各眷屬及鄉親,都倡導宣傳因果、念佛,那麼,利益就大了。

2.觀音大士,專以尋聲救苦為事。從古到今,得到感應而脫離苦惱的人,何止百千萬億!而各種書籍中記載傳下來的,僅僅是億萬事例中的極少部分而已。(《增廣文鈔致諦閒法師問疾書》)

(六)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跡摘錄:

1.晉時,帛法橋,喜歡轉讀佛經,但聲氣不足。他於是絕食懺悔七天七夜,禮拜觀音菩薩。第七天,他覺喉嚨內豁然開解,聲音響徹一里之外。遠近的人都驚嘆,都來觀聽。此後,他晝夜誦經,哀婉通神。他到九十歲時,聲音不變。《高僧傳初集》

2.唐時,山西人安定,母親採桑,拾到一尊銅觀音像,回家禮拜供養。後來,安定從軍當兵。一次打仗,他倒在草叢中,聽到自己背上被連斬三劍,卻好像是砍擊在銅器上的聲音,身上沒有傷痕。《靈應錄》

(七)國內著名觀世音菩薩寶像聖地:

1. 普陀山:浙江舟山群島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道場。

2.三亞南山:海上觀世音菩薩,108米高的室外觀世音菩薩聖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衣觀音造像。聖像足下的蓮花寶座高十米,共四層,每層有形狀相同的二十七瓣蓮花,共一百零八瓣。蔚為壯觀。

3.蘇州重元寺:33米高室內觀世音菩薩聖像慈悲俯瞰眾生,莊嚴異常。同時,46米的觀音閣矗立於蓮花盛放的陽澄湖中央,典雅肅穆,是朝聖寶地。

(八)勸君莫將容易等閒看

「萬法因緣生」,當我們有這個因緣的時候,似乎一切得來都非常容易。但,「萬法也因緣滅」,一旦我們信佛、與佛菩薩的這一期緣分過了,想再聽一句佛號、睹一下佛陀的慈容,堪比登天。佛法甚難聞,佛名甚難聞,是絕對真實的。希望我們今天能夠有暇滿人身的時候,就好好珍惜這句得之不易的「南無觀世音菩薩」,方不辜負佛菩薩多生多劫追隨我們,幫我們種下的善根。共勉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6533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