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唐代,為避太宗李世民的諱,遂稱作「觀音」。他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薩,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只需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在中國寺院和民間,觀音的一般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
觀音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據記載,五代後樑貞明二年,日本和尚慧鍔從五臺山請的觀音像回國,路過普陀山,船遇大風觸礁。這個虔誠的日本和尚,以為觀音菩薩顯靈,不願東渡日本,於是便在普陀山上修建寺院,並取了一個有趣的名稱「不肯去觀音院」。
在佛弟子心中,最讓人崇敬的兩位佛菩薩,就是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了。從民間口口相傳的「家家如來佛,戶戶觀世音」中,就看得出如來佛祖和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十分重要。那為什麼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呢?
在佛弟子心中,最讓人崇敬的兩位佛菩薩,就是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了。從民間口口相傳的「家家如來佛,戶戶觀世音」中,就看得出如來佛祖和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十分重要。那為什麼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呢?
無論是在佛界還是在民間百姓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最有血有肉,最可親可敬,最親近人類,最熱愛眾生,享有崇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擁有像沙子一樣數也數不清的信徒。

觀音菩薩在民間顯現的,永遠是「可親可敬可近」的形象。菩薩法身大多以女人身份出現,給世人更多的親切感。菩薩有多種法相,比如千手千眼觀音,是法力無邊、洞悉一切的象徵;再有送子觀音,是熱愛人類、有求必應的「救世主」。
菩薩的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沒有一般神仙的刻板,沒有一般佛界的空靈,沒有一般鬼魅的猙獰,看得見摸得著。假如善男信女有困難,喜歡把心事告訴菩薩,請菩薩保佑並獲得理想的結果。
本來,觀音菩薩曆百難苦劫,積千世功德,大慈大悲救民救世於水火之中,是最有資格成佛的,但是最終並沒有成佛。對此,有很多傳說。最廣泛的說法就是,菩薩立誓要度盡世間可度之人,只要有一人沒有度盡,那麼就不成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9540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