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遇到任何困難,只要用心去念此咒語,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日爆文| 2018-08-21| 檢舉
不管你遇到任何困難,只要用心去念此咒語,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南懷瑾

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個時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莊子講得更徹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當你生出來的時候,就是死亡的開始,即生即死,隨時在生死。莊子講生命更有意思的一句話,我常引用的,就是「不亡以待盡」。這是莊子對於人生價值、生命價值的一句定論。看到人活一百歲,或者一百五十歲;我也活了九十歲,看起來是活著,實際上是「不亡以待盡」,等死而已。當你第一天生下來,就已經開始死亡。你說這個孩子幾歲了?三歲。唉,前面的已經死亡了,後面來的日子,隨時隨地在死,在衰弱,在消亡。所以,生出來會老,會生病,老就是一種病,最後是死亡。老病是中間,是死亡的一個前奏。生與死是相對的,對待道理,觀待道理,有生必有死,不過早死遲死而已。所以人要修到青春常駐,永遠保持青年一樣健康,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有可能,這是秘密了。《楞嚴經》上說,有秘密在,看你怎麼做工夫。但是也不是永恆,不過衰老得慢一點而已。我們瞭解了這個以後,現在再講人的死亡問題。剛才說的是,一個人很安詳的在自己家裡壽終正寢的死。當病人要死亡以前,四大先起變化。

首先是地大發生障礙,變化了,人體的地大是骨節、筋骨。所以年紀大了的人,或風癱了的人,半邊沒有知覺了,筋骨、神經這些死了,也就是地大的半邊已經死了。我們現在不講醫學,講醫學更細了。要死以前,身體動不了了。我們讀儒家的書,看到孔子的學生曾子,寫《大學》的曾參,臨死前,告訴旁邊的學生和兒子:「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臨死,為什麼叫啟予足,啟予手呢?因為不能動了,告訴學生把我的腳放好,手擺好,我要走了,最後一口氣了。然後,弟子們告訴他,老師啊,已經擺好了。他說,我現在告訴你們,我作人一輩子,常常提心弔膽,戰戰兢兢,戰戰是發抖的樣子,兢兢就是腳都不敢踩實的樣子;如臨深淵,好像站在懸崖邊緣,腳下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就失足成千古恨了。如履薄冰,初冬剛結薄冰,或早春要解凍時,走在河面上,要有工夫和本事,一個疏忽,掉下去就沒命了。作人一輩子,要想修養到死都沒有遺憾,如孟子所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實在是個偉大的工夫。人騙人是常事,最妙的是人還都喜歡騙自己。可是到了自己要死的時候,仍騙不過自己。要想做到內心對人沒有虧欠,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了。人生是如此之困難,尤其是厲害關頭,能不能為忠臣,能不能為孝子,就在這麼一念。如果怕自己吃虧,就掉下去了。現在我手腳都失去了知覺,已經死了一半了。「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到這個地步,我才敢說大話,我不會再犯錯了。「小子!」意思就是說,你們年輕人要留意啊!當這個身體不受你管,有時候連翻身都難,這是地大先死亡。不過還有醫藥可救。

第二步,水大分散,這是正要死,真的要死了。兩個眼睛瞳孔放大了,你雖然站在他面前,他看你距離好遠,像一個影子一樣;你跟他大聲講話,他聽到像蚊子叫一樣——啊?講什麼?聽不見啊。身上出冷汗,汗流出來是粘的、冷的……這是水大分散。我們這個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水大分散,就出這種汗了。一看這個現象出來,幾乎沒有救了,到了真正要死的時候了。接著肛門打開,最後一次大便;最後一次出精,非常短暫的性快感,沒有救了。這是身體下麵現象。

身體上面呢,喉嚨這裡呃……呃……的,呼吸很困難了。水大死亡之後,跟著來的是風大分散,氣也馬上要沒有了。這個時候,說不出話來,氣上不來了。現在醫生就打開喉部氣管,插管子,抽痰。水分流不動變成痰了,醫生只好把痰抽出來,肺都嚴重發炎、支氣管被痰塞住了。抽了痰,呼吸的氣一步一步上來了,呃……呃……呃……最後,氣到喉結處呃……呃……如果一口氣上不來,氣斷了,就死亡了。

當年一些老朋友走,我問他的兒子:有燈草沒有?現在人是點電燈,沒有燈草,那就把雞毛拿來,雞毛在口鼻那裡放一放,不動了,或者拿個很薄的紙測驗,呼吸沒有了,就是走了。

再迴轉來講,當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像被壓住,不能動了,地大開始死亡。臨死的人感覺是做夢一樣,感覺自己要到一個地方,很黑暗,或者有點亮光,給東西壓住。那個痛苦必夢魘還難過,夢中只是壓住難受;到死的時候,那個壓住像兩個山挾攏來一樣的難受。

到水大分散的時候,意識分散,好像進入夢境,掉到水裡去,掉到海洋,還聽到裡頭的水聲,像海洋的聲音,實際上是身體內部的變化。

等到風大分散,氣到了喉部,迷迷糊糊,那個境界裡,感到颱風把自己吹得又凍又冷,最後,呃一聲,氣斷了。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這個風大的死亡一步一步上來,同時連到火大的分散,體溫跟著風大的分散一步步喪失,身體一步步變涼。上面喉嚨這裡呃……呃……最後一口氣不來了,整個身體也冷冰了。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觀 自 在 菩 薩 。( 譯文:觀音菩薩)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 。( 譯文: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見 五 蘊 皆 空。( 譯文: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 譯文: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譯文: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異 空。( 譯文:形相不異乎空間)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異 色 。( 譯文:空間不異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 譯文:所以形相等於空間)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 譯文:空間等於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識。( 譯文:情慾、意念、行為、心靈)

yì fù rú shì 。

亦 複 如 是。( 譯文:都是一樣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譯文:舍利子呀)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是 諸 法 空 相 。( 譯文:一切法則都是空的)

bù shēng bù miè 。

不 生 不 滅。( 譯文:不生不滅)

bù gòu bù jìng 。

不 垢 不 淨。( 譯文:不垢不淨)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增 不 減 。( 譯文:不增不減)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是 故 空 中 無 色。( 譯文:因此空間是沒有形相的)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無 受 想 行 識 。( 譯文:也沒有情慾、意念、行為和心靈)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無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譯文: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 譯文: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wú yǎn jiè 。

無 眼 界。( 譯文: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乃 至 無 意 識 界 。( 譯文:直到沒有心靈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 wú míng 。

無 無 明。( 譯文:沒有不能瞭解的)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亦 無 無 明 盡 。( 譯文:也沒有不能瞭解的盡頭)

nǎi zhì wú lǎo sǐ 。

乃 至 無 老 死。( 譯文:直到沒有老和死)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亦 無 老 死 盡。( 譯文:也沒有老和死的盡頭)

wú kǔ jí miè dào

無 苦 集 滅 道 。( 譯文:沒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滅)

wú zhì yì wú dé 。

無 智 亦 無 得。( 譯文:不用智慧去強求)

yǐ wú suǒ dé gù 。

以 無 所 得 故 。( 譯文:所以得到與否並不重要)

pú tí sà duǒ 。

菩 提 薩 埵。( 譯文:菩薩覺悟之後)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 譯文:依照心經)

xīn wú guà ài 。

心 無 掛 礙。( 譯文:心中沒有礙)

wú guà ài gù 。

無 掛 礙 故。( 譯文:由於沒有礙)

wú yǒu kǒng bù 。

無 有 恐 怖。( 譯文:所以不恐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

遠 離 顛 倒 夢 想。( 譯文:遠離顛倒夢想 )

jiū jìng niè pán 。

究 竟 涅 盤 。( 譯文:最後達到彼岸)

sān shì zhū fó 。

三 世 諸 佛。( 譯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 譯文:依照心經)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 譯文:得到無上、正宗、正覺的 三種佛果)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故 知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譯文:所以說心經)

shì dà shén zhòu 。

是 大 神 咒 。( 譯文:是變幻莫測的咒語)

shì dà mí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 譯文:是神光普照的咒語)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無 上 咒。( 譯文:是無上的咒語)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

是 無 等 等 咒。( 譯文:是最高的咒語)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

能 除 一 切 苦。( 譯文:能除一切苦 )

zhēn shí bù xū 。

真 實 不 虛 。( 譯文:不是騙人的 )

gùshuō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咒。( 譯文:所以說心經)

jí shuō zhòu yuē 。

即 說 咒 曰 。( 譯文:其咒語曰)

jiē dì jiē dì 。

揭 諦 揭 諦。( 譯文:去吧,去吧)

bō luó jiē dì 。

波 羅 揭 諦 。( 譯文:到彼岸去吧)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

波 羅 僧 揭 諦。( 譯文:大家快去彼岸)

pú tí sà pó hē 。

菩 提 薩 婆 訶 。( 譯文:修成正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9406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