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爲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爲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爲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或謂其爲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爲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爲諸佛菩薩之父母者。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爲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文殊簡介
文殊菩薩(梵文:मञ्जुश्री Mañjuśrī),又稱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菩薩,亦稱妙吉祥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供養:每日3柱香,每月十五、十八日將放在俱攞缽。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爲「妙吉祥」;Mañju,文殊或曼殊,意爲美妙、雅致、可愛,śrī,師利或室利,意爲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文殊形象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後四百五千歲時至雪山,爲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衆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爲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癡,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爲智慧與慈悲的象徵。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以蓮花爲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文殊道場
傳爲文殊菩薩顯靈說法道場的五台山,居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人稱「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可見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衆,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爲諸衆生,於中說法。』而經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今中國山西五台山。此山在五台縣東北,離縣城一百二十裏,五峰環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因名五台山。地居邊境,寒冷異常,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古之叢林,今之佛剎,皆在中台之下,其南台離中合八十裏,台高三十裏,頂周二裏,金蓮名菊,燦發如錦,亦名錦繡峰,世傳是文殊菩薩所居。
文殊菩薩誕辰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出家紀念日:農曆十月二十
文殊菩薩成道紀念日:農曆臘月二十二
軼事典故
大聖文殊,不獨建立道場於五台山,攝化有緣人。同時文殊菩薩深入民間,示同凡人,隨機說法,普渡衆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薩應世。寒山示現生於貧苦之家,自小父母雙亡。其兄不仁,飽受饑渴之苦,爲求知謀生,輾轉流浪,其詩雲:「出生三十年,常遊千萬裏。」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後到天台山出家,隱居於寒岩,甚感滿足。但爲求飲食,常到國清寺,找老友拾得。當時拾得在寺內當行堂職,將殘余飯菜,收貯竹筒,贈給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爲,迥異常人,特別其所吟詩,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虛雲老和尚說:「法身清淨若琉璃,肉眼看來那得知,欲識其中玄妙處,細讀寒山百首詩。」
生平事跡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盤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爲「平等」的世界,有佛名爲龍種上如來,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爲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衆」,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般的十方國土,合爲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衆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命名他爲「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爲「清淨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爲「普現如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