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的天候,太陽月亮同宇宙地球的關係,每月每天的時間,都是呆定的,不能說現在是傍晚,卻希望下一個鐘頭就是明天早晨,那是做不到的。一個現象有它的數,這個數就用「律」表達。我們再拿十二辟卦的圖來說明,由外圈數進來的第三層,這個「黃鐘、大呂、太簇、夾鍾」等等是講「律」。在中國的音樂哲學叫做「十二律呂」,是中國音樂哲學的最高點。我們歷代史書上都有《律曆志》,屬於中國文化的重點。現在先解釋這個「律」,「律」就是曆法,就是這個圖外圈第三層,十一月叫子月、十二月叫丑月等等,陰曆同陽曆配起來用。
十二律呂代表了太陽的行度與我們地球的關係,這個「呂」字代表了月亮,太陰。月亮同地球有一定的關係,這是曆法。我們中國幾千年來,都是陰陽合曆用的,但不是現在這樣亂用。我們中國古代所謂以農立國,還沒有氣象台,但是民間對氣候變化的掌握就是靠這個。譬如說清明、立秋,這個用的「十二律」是陽曆的作用,至於說每月初一到十五,用的是陰曆,所以是陰陽合用的歷。「律曆紀」,「紀」是什麼?十二個月為一年,擴大一點,十二年就是一紀,三十年叫一世,這是中國文化的科學與哲學。可是現在的青年大部分都不知道了,嘴裡天天叫中國文化,你問他什麼是「律曆紀」,他就莫名其妙了。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精華所在,所以外國人寫到我們中國科學史,就非常佩服。
律呂是中國音樂的一個名詞,看到音樂與曆法及氣象有了關係,難免使許多人大吃一驚。實際上律呂是表示宇宙氣機的變化,同時說明了音律及曆法的關係。
中國的曆法,本是一科專門的學問,也是一部氣象學。曆法是從黃帝開始的,那時用的是陰曆,但以太陽的行度為基準。到了夏朝,就以寅月為正月(現在農曆的正月)。商湯時代,以丑月為正月,為一歲之首(現在農曆的十二月)。周朝則以子月(現在農曆的十一月)為正月。孔子刪《詩》、《書》,訂《禮》、《樂》,對於曆法則仍採用夏曆。
中國一向是以曆法天文學享名世界的,但是現在卻落後於西方國家。以台北之大,在校學生之多,僅有的一個圓山天文台,幾乎要被改成兒童遊樂園了。怪不得台灣的孩子,在外國連北斗如何開始都不認識,其他國家的孩子為此大感詫異,認為天文曆法本是中國人的特長,想不到台灣孩子連北斗星都不認識。可嘆!這也是題外之話。
在十二辟卦中,我們所看到的十二律呂,各代表一調。這十二個音調,與人體的十二經脈甚有關係。這些音聲是如何開始的呢?原來在黃帝的時候,一位樂師伶倫用崑崙山解谷所產十二根竹管並排起來,一端整齊,一端則階次長短不齊,在竹中置入葭灰(即以蘆葦燒成的灰)。將這些竹管埋入空屋中的地下,不齊的一端在下,齊的一端在地面。當氣象變化至一陽生時,即「地雷復」卦,冬至時,第一根管子中有氣衝出灰飛,吹起了黃鐘的宮音。這個黃鐘之音,正說明了土地中的陽能,在一定的時間,向外放射。人體的氣脈,也像地球中的氣機一樣,隨著氣象的變化而動。
許多西方的朋友,認為中國的音樂難懂,不易引發感受。因為中國的古樂是不平均的自然律,而西方音樂是平均律,比較適宜合奏的關係。
五臟(心肝脾肺腎)配合了五音(徵角宮商羽),律呂(音樂)與五行內臟的關係,證明音樂與人體是有絕對的關聯的。就拿西方的醫術來說吧,也早已證明了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對動物的影響,在雞舍中放某種音樂,可使雞多下蛋,牧場中的音聲可影響到乳牛的產量。說到我們人類,有些音樂使我們沉沉欲睡,有些會使青年人舞個不停。所以西醫早已採用聲音的治療,而最早的中國醫書,時常提到的音色,也就是以音聲的方法治療病人。
至於道家,有時根本不用吃藥的方法,而用音聲使人身體好轉。大家都聽到過氣功治病吧!真正的氣功的基礎是什麼?原來學道家的人,早已發現六個字的重要性,實際上是六個音對人體器官健康的影響。這六個音就是所謂的六氣:噓、呬、呵、吹、呼、嘻。
那些修神仙的道家人士們,清晨的時候,面對東方,在生氣升發的那段時刻,發出這六聲,引通體內的氣脈。當發此六音,不是大聲吹叫,而是輕輕地,聲音的大小以自己可以聽見為準,一直練習,每次作到腹中無氣時為止。用針灸治療無效的病人,採用這種氣功的治療,發現頗為有效,因此演變出了氣功治病或健身的方法。當然,方法並不如此簡單,另當別論。
我以前的一個老學生,就是朱文光博士,這裡老一輩的都叫他師兄,他是台灣人,他跟我最早,死得也最早,學農化的,美國留學,既學佛又學道。我吹牛給你們聽,他真是大科學家,雖然學農化,什麼都懂。他有科學問題解答不了的就跟我來討論,開始做試驗,講了很多東西。有一個階段,他測驗念佛、念准提咒的功效,把稻子、花木種兩排,用念過咒子、念過佛的水澆一排,用普通的水澆另外一排。兩三個月比下來,發現用念佛念咒子的水澆的稻子、花木長得非常好,比一般好地兩三倍。他說開口對著那個水念大悲咒或准提咒,或念心經,或者念阿彌陀佛,效果都不一樣,水的分子跟著變化。開口念和用意識默念,又是兩樣效果。
如果從密宗念誦咒語的修習方法來講,它是利用一種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它發出生命的潛能,變為超越慣有現象界中的作用,而進入神妙的領域,乃至可以啟發神通與高度的智慧等。如果從這一觀點的立場來說,密宗咒語的音聲秘密的最大重心是音聲與人體氣脈的關係,純粹是一種超越宇宙中物理的神密作用。一方面可以擺脫對另一超人信仰的神秘觀念,而完全從理性中去尋求真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純理智的了解,而畢竟歸向于堅定的恭敬信仰。
據密宗的說法與顯教經論的教義來說,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了解,而證到八地以上的菩薩,也能自說咒語。在中國佛教的禪宗里,就有普庵印肅禪師,曾經自說一種咒言傳給後人。因此,一般習慣叫它為「普庵咒」。這個咒語的本身非常單調而複雜,但念誦起來卻很靈驗。所謂單調,它是許多單音的組合,猶如蟲鳴鳥叫,或如密雨淋淋,但聞一片淅瀝嘩啦之聲,洋洋洒洒。所謂複雜,它把這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籟與地籟的悠揚肅穆,聽了使人自然進入清凈空靈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證道者,能夠了解密咒的作用,並自能宣說密咒的說法,並非是子虛烏有的事。
咒語真是妙極,這是天地間音聲之密,現代學術尚未對此有何研究,十分可惜;中印兩國數千年前早就發現此學問,即對此有深刻了解,如印度所說,有五十六個梵文字母為天書,中國道家乃至後來邵康節早就發現黃鐘大呂等十二律呂配合,已知如這拍桌子「啪!」的一聲,有八萬四千次振動,振動到某一程度可殺人,某一程度又可救人等道理。《易經》上也有這種認識。密宗教人念咒,只知是與菩薩打密碼,或是如無線電,打開某一頻率即可與菩薩溝通,再深一點的道理,不需要告訴你,即使說了你也不懂。現代科學聲光電化四大部分中,關於聲音這一部分學問最大,秘密最不容易發掘。
單從咒語音韻修持即可進入菩提,直達涅槃,這是指果位上的修持。但須慢慢地修持才能證得,此乃已成佛果者所傳下來的方法,你只要照著他傳下來的咒語修持,不問道理也可直接溝通佛心。如此由咒語的念誦即可得到佛果,這是何等便宜便利的奇妙法門!但不通教理不行,依然凡夫。
在少年時,修某密法,以咒語配觀想,忽然間一個梵文「唵」字現前,在心中,一坐數小時,歷歷孤明,清凈異常,這即是心一境性,未達定生喜樂之境。即以咒語與觀想之力催促它出現。明白了後,也甚稀鬆平常。這是個人一己的經驗,說明給你們聽聽做參考,不可做實法會。你們打坐時不要用意,只要一咒語,就會覺得特別的清凈,特別的定,特別的易得三昧,這也是法門之一。不過,要與根性相近才修此法,否則永遠不相應。但非與佛法無緣,只是機緣不合而已。又如心生煩惱時,大吼三聲就好了;或是有病時,某個字音專治某種病,此即是以音聲治病,但不明教理,不通唯識般若之旨,仍是外道知見。
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川峨眉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眉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裡起來靜坐,萬籟俱寂,飛鳥亦無,清凈境界,如身游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籟之音」。莊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
我們都知道空谷回音,你們去到山野中,如果要躲雨時,不要隨便入山洞,佛門規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迴音,立刻就要退出來。古代是說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實際上,山洞或是一間房中有回聲,代表著空氣不能對流。如果有對流,就沒有回聲,這是科學道理。空氣不能對流當然不好,廢氣容易積聚,容易被悶死,聲響的作用在於此。
照佛經上講,十方三世諸佛,一切大菩薩,晝夜六時都在說法,但是為什麼我們聽不見呢?可以用《老子》一句話形容:「大音希聲」。講到這裡,有些同學們很用功,在打坐或睡眠時會聽到音聲,聽到人說法,有時這些音聲還會答覆你遇到的問題。大家千萬注意!不要著相,很多人一著相就進入了魔境。還有人執著咒語的音聲,也是不對。
執著這些音聲咒語會走入魔道,不執著呢?又落入邪見,是斷滅空。你說念這些咒子容易得定,其實是你自己的關係,與咒子無關,你念個咒子不懂它的意思,但是信了。如果教你念個懂得的咒子,南無阿彌陀佛,你反而不用。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就是咒語。但一切音聲皆是無常,你執著這個咒語或念佛號的音聲,認為能修有為法而成道,終究一事無成。因為一切音聲皆是無常的,所以你在定中或睡眠中聽到的音聲,不要理它。但是不理也只對了一邊,不理就落空。執著理或不理就落二邊邪見。《楞嚴經》告訴我們修持方面特別注意:「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不要認為這些祥瑞、感應是好事,就會進步,所以你聽了等於不聽。「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千萬要注意!
為何現代人用起功來容易聽到聲音呢?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在後腦是連著的,現代年輕人眼睛不行,近視的多,用起功來稍稍有些進步時,頭腦神經起了變化、聲音來了。上面講到「大音希聲」,現代科學研究,太空中許多聲音大到儀器測得出,我們卻聽不到,因為太大聲了所以我們聽不到。有的昆蟲所發聲音如螞蟻,頻率高到人耳聽不見,但入定的人卻聽得像雷鳴。有定力修持的人聽到一切的音聲,能了解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能知道不同的咒語有什麼特別的用處。
密宗既然如此重視音聲的神秘,難道音聲的本身,真正具有神秘的作用嗎?事實上,這是真的。綜合東西雙方的學問知識,人類的文化雖然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成就,但對於音聲的神秘功能,直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有窮其究竟。古今中外所有的音聲之學,也只是為了文字言語上的應用而加以研究,並未真能做到更進一步的探討。在物理科學上,雖然對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已經有了超過前人的成就,但是也只限於在傳播人類文化、思想、情感的作用。甚至,最新的科學,正在追求銀河系統的音波作用,但所研究的目標,也還沒有轉移到探討音聲與宇宙萬有生命關係的神秘功能。可是至少比過去大有進步,在人類的知識範圍里,總算已經知道宇宙間還有許多音聲的存在,而且用人類的耳朵,絕對是無法聽見的事實。例如頻率過高與頻率太低的音波,人們都無法聽到,這已是大家知道的事實。所以老子所說:「大音希聲」,也很自然地巧合於科學的道理了。但是透過有形音聲的作用與功能,在人類的知識範圍里,已經有如上述許多的無知,更何況還有無形象可得的心聲的神秘呢!
整理自《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我說參同契》《習禪錄影》《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定慧初修》《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十二辟卦圖表自內向外為序的第二圈,畫的是卦象,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是丑月……,依次配合,再外面第四圈,應鐘、黃鐘、大呂,是中國音樂的名詞,這十二個音樂上的名詞,通稱為律呂,也是氣候的變化。最近看到一份報上,有一位研究音樂的教授大罵律呂的文章,其實是他不懂什麼是律呂。另外一位大學者,說外國音樂只有七個音階,而我們中國有十二個律呂,這又錯了。還有一位申請某項經費的老教授的論文中,也說到律呂的問題,但似是而非,所以要研究中國文化,這些都要了解的。再第五圈是二十四個節氣,將來研究《易經》象數方面,亦即科學方面,這個十二辟卦的法則,一定要記住。一年當中,分十二個月,這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一天計算,同樣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每天的子、丑、寅、卯、辰、巳六個時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陽,而午、未、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夜間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為陰,這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科學。現代西方人研究中國針灸,也就以現代的科學來求證,證明它的道理,不能說它不科學。
十二律呂是中國人的發明,我們研究音樂,常提到石、土、管、弦,其實這都是後來的。最早是管,吹奏的,弦就是絲,彈琴就是絲弦,所謂「絲竹管弦」。我們中國的音樂與西方人不同的,是聲音比較細,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業社會,不像美國一開始就是工業社會,過群體生活。西方人運動也是大家一齊來,中國人的運動打拳,各人打各人的。音樂方面,中國人彈琴,是給自己聽的。西方文化,由於群體社會,藝術表現是給別人欣賞的,不是自己欣賞的。其次音樂的發展也與中國不同,中國的音樂是不規則的,因其不規則,音樂藝術的境界就很高了,而西方的音樂是規律化的,表面上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真要講究律呂還差得很。
可是中國的音樂太深了,就更難使人欣賞了解。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彈了一輩子箜篌,有一次開演奏會,聽眾滿堂,可是他只彈了一半,聽眾都走完了,只剩下一個老太婆坐在那裡流眼淚,這位箜篌家大為高興,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一位知音,詢問之下,原來這位老太婆是一位寡婦,聽了「哆!哆!當!當!」的箜篌聲,回想起彈棉花的亡夫,所以不禁流下眼淚來。從這個笑話,可知中國音樂不容易欣賞,律呂的道理,不容易了解。
律呂的發明,是在中國的西北。陝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據說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標準,共有十二種,埋在地下,傳說是埋在天山的陰谷。由於這十二種管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也不同,而上端則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叫黃鐘之音。然後每一個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來,也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屬於六陽,下面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是屬於六陰,陰陽不同,這又講到中國的音韻學了。
如作詩,中國有一本《詩韻》,分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等,如其中「東」與「冬」同是平聲,但仔細去研究,它的發音有陰平、陽平之分,東是陽平,冬是陰平。因此後來到了邵康節研究《易經》,就知道任何一種聲音的震動,都有八萬六千多個幅度,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殺人,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救人。這種理論,在近世西方才證明到,可是我們祖先早就知道了,能說我們不科學嗎?可惜我們子孫不爭氣,沒有在這些科學上求發展,也可以說我們這些子孫很爭氣,因為懂了這些道理以後,覺得沒有什麼稀奇,不拿到物質方面來運用。
整理自《易經雜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1899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