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最大的恩人就是兩個:父母,老師
2016年5月、老法師最新開示
這是《觀經》裡頭最著名的,叫「凈業三福」。這三樁事情我們必須要做到;這三樁事情做不到就不能往生。為什麼?跟往生的條件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錄在這下面,這「三福」。
【解】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是根本戒。佛家的戒律很多,根本就這三條;尤其是想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三條不能往生。
第一個,「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對於老師敬,對於父母要孝,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完全相同,父母跟師長分不開。「孝養父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奉事師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這是用植物來做比喻,像一棵樹,它有根,這個根就是「孝」;它有「本」,「本」就是它的主幹,枝葉都是從它生的,這叫「本」。用這個來做比喻,根、本相同,根、本是一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到。
下面,「孝敬」擴大就是「慈心不殺」(不殺生)、「修十善業」。
「十善業」裡頭十條:第一個,就是「不殺生」;第二個,「不偷盜」;第三個,「不邪淫」;第四個,「不妄語」;第五個,「不兩舌」;第六個,「不惡口」;第七個,「不綺語」;第八個,「不貪」;第九個,「不嗔」;第十個,「不痴」。通常我們叫它做「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條戒,不殺、不盜、不淫。
「口」,四條戒,「口」是最容易造業的,所以它有四條。
「意」是起心動念也有三條——貪、嗔、痴。
要修這「十善業」,「孝親尊師」第一個條件。我們要盡孝道,我們的身體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父母年歲大了,要孝敬父母,要讓父母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這是「仁慈」,對父母的行孝。
老師是給我們慧命,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學術,老師教導的,恩同父母,不能不敬。

中國的古禮,一個人最大的恩人就是兩個:父母跟老師。對老師跟對父母一樣,學生一生要照顧老師,就跟照顧父母一樣,對老師盡孝道。所以中國有「孝道」有「師道」。「孝道」裡頭包括這兩個,老師的兒女跟自己的關係,是親兄弟一樣,這什麼意思?老師的子女在這一生我們都要照顧,學生都要照顧,他有困難幫助他解決;他貧窮,要供給他衣食,這人叫「不忘本」。
所以「師徒如父子」,做老師的人教學生,比教自己兒女更認真。為什麼?自己兒女,一生不能發達沒有關係,學生當中有大富大貴的,自己的子孫有學生照顧,這是道義,在中國幾千年社會大眾都能遵守。所以老師對學生的愛護、對學生的付出,跟親生父母沒有兩樣,我們不能不知。
要學佛,佛的心是慈悲,慈悲是愛心。「慈」是幫助他得到快樂;「悲」是幫助他離開痛苦,離苦得樂。不說「愛」,為什麼?「愛」裡面有情,讓人家很容易想到有情執。佛家沒有情執,情執斷掉了,所以叫「慈悲」。
「慈悲」這個「愛」從哪裡生的?從智慧裡面生的,它不是感情,它是智慧。從智慧生出來的愛叫「慈悲」,意思不一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