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雖然存在少許教法,但並不是很興盛。
所謂的教法是通過講聞來受持的,現在有一些法師在引導眾生,也有一些人通過看光碟等途徑學習佛法,這說明講聞佛法的傳統還沒有徹底隱沒。
可是由於濁世的魔業極其猖獗,大多數佛教徒對講經說法不感興趣。
就像在重病者面前擺再好的美味佳肴,他們也不會有興趣一樣,有些法師即使傳講再殊勝的法,許多業障深重的人也不願意聽聞,這就是教法衰敗的一種惡相。
教法非常重要,我去任何一個道場時,首先要看那裡有沒有講聞佛法,如果沒有講聞佛法,即使有很多佛像、殿堂,也不代表有真正的教法。
和教法一樣,如今證法也不是很興盛。所謂證法就是相續中生起悲心、信心等善心,或者內心對佛法的道理有所領悟。
如同世親論師所說的那樣,除了教法和證法以外,再沒有其他所謂的佛法了。可是現在證法隱沒的現象也出現了。比如在有些人看來,接受密宗四續部的灌頂好像和摸頂一樣,他們把灌頂當成兒戲對待。
這正應驗了一句話——「求法縱多守護少,發誓容易難實踐。」求法的人很多,可是守護戒律的人卻很少;
發誓也非常容易(有些人今天學這個宗派,明天學那個宗派,今天依止這位上師,明天依止那位上師,讓他發再多誓言都可以),可是要實踐誓言卻不是很容易。
講經說法可以開示因果、戒律等取捨之理,可是有些人從來不聽聞佛法,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受了很多戒,然後對所受的戒律置之不理,根本不把守戒當做一回事。
在座的各位想一想:我受過多少戒?受戒後有沒有重視持戒?如果沒有認真持戒,雖然受戒有一定的功德,可是以破戒必定會墮入地獄,這是非常可怕的。
戒律是上升和下墮的關鍵。有一個偈頌說:「佛陀之學處,不勤墮地獄。」如果精勤守護佛陀制定的戒律學處,會轉生人天善趣乃至獲得解脫;如果沒有精勤守護學處,以破戒必然會墮入地獄。所以不管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受戒後都必須了知學處並精勤持戒,這一點至關重要。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濁世的修行人猶如口朝下的沙箱般墮入惡趣。」裝滿沙子的箱子被翻過來口朝下時,沙子會直接掉下去,一點都不會剩下;末法時代的有些人也是如此,表面上似乎有一些修行,可是因為沒有好好持戒,死後也將直接墮入惡趣。
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也說:「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由於大多數人都行持不善法,所以隨業流轉的凡夫死後大多會墮入惡趣。
的確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去城市裡,看見很多人天天造惡業,心裡就非常清楚:這些人死後不會有其他去處,肯定會直接墮入地獄、餓鬼、旁生。
沒受戒的人天天造惡業,死後當然會墮入惡趣,而有些人雖然受了戒,可是因為造惡業、破佛戒,死後也逃脫不了墮入惡趣的命運。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中說:「如是破戒因,永沉三惡道,地獄鬼畜生,如次受罪報。」所以受戒後最重要的是守戒。
現在很多人都希求得到灌頂,當然,如果你有信心,得多少灌頂都是可以的,但關鍵是得法後要守護誓言。可是現在有些上師光是傳法,從來不講取捨的學處,結果弟子也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最後得到的法反而對自己有害。
如果我們買一副葯,一定要弄清楚:它能治療什麼病,有什麼副作用,每天服用多少等。受戒也是如此,我們也要清楚相關的取捨之理。
拿皈依戒來說,一個人受了皈依戒後就成了真正的佛教徒,他一定要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以前我遇到過一個皈依了十五年的老居士,我問她:「皈依三寶後有什麼要求?」她說:「我也不知道,反正佛很好,我就皈依了。」我試探地問:「那基督教這些行善的宗教也可以皈依了?」「是是,我對基督教也有信心,有時候也去拜一拜。」這就是不懂皈依戒的表現。
受任何戒後都有需要守護的戒律,所以我們不但要受戒,更重要的是要守戒。求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守戒的功德、破戒的過患以及守戒的方法,然後再如理如法地守戒。
在座的很多人都得過密宗的灌頂,大家一定要懂得密乘戒的學處,最起碼要知道不能和金剛上師、金剛道友發生嚴重的矛盾,這是最根本的一條。
如果連這些都不懂,那你今天去求灌頂,明天就誹謗上師、和道友發生衝突,這就沒有意義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1250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