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因其忠義,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那麼他怎麼成了佛教的迦籃菩薩呢?
相傳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者大師,有一次曾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聽見空中傳來:「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慘叫聲,原來是關羽的頭被敵人砍下來,其憤恨不平,到處尋找自己的頭。智者大師反問:「你過五關斬六將,殺了那麼多人,他們的頭誰來還呢?」並為其講說佛法。關羽當下心生慚愧,而向智者大師求授三皈五戒,成為正式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與韋馱菩薩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伽籃菩薩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也把道教里信仰的一些人物納入進來,在中國,佛教和道教相互借鑑,相互影響,最後相互認同。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教合流」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唐玄宗欽點了三部經典《孝經》、《道德經》、《金剛經》,親自做了註解,並在全社會推廣閱讀。這以後,「三教合流」基本定型。佛教文化已經被認同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是一般的組成部分,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主體結構中的一部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