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僧人都習慣說「阿彌陀佛」:遇到人打招呼,先說一句「阿彌陀佛」;告別的時候互相祝福,也會說「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在中國幾乎成為了佛教的代名詞,甚至於不信佛教的中國百姓,遇到幸運的事情長出一口氣,也會連聲喊「阿彌陀佛」,就像是外國人隨口喊「Oh my god!」一樣。
阿彌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字,它之所以如此廣受歡迎,是因為按佛經所說,他在我們世界的西邊建立了彌陀凈土,也稱為「西方極樂世界」。這裡的「西方」和我們世俗中的地理概念不一樣,不是說就在印度或者更遠的歐洲,而是一種極遠極遠,超過了人間的距離的概念,是超越了人間,在我們接觸不到的地方。
信仰阿彌陀佛的人,都希望自己來生能夠往生彌陀凈土。
佛教的凈土有很多,凡是希望自己能往生凈土信仰,都可以算作「凈土宗」。但在今天,凈土宗一般信仰的就是彌陀凈土。因為和其他凈土相比,彌陀凈土的優點更多。
都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一個,彌陀凈土的環境比其他凈土要更好。
彌陀凈土的樣子當然是極好的。特殊的是,彌陀凈土沒有女人,所有女人轉生到彌陀凈土的時候,都變成男身。我們前面說過,佛教在較早期的時候比較歧視女性,認為女性不能直接成佛。比如彌勒凈土就有很多天女歌舞。雖然這也是很好的景象,但這場景有點「欲界六天」的風格,比較強調聲色享樂。而彌陀凈土都是男身,因此離佛教的理想境界又近了一步。
往生到彌陀凈土的眾生的身份,也要比其他一些凈土更好。
往生彌勒凈土的眾生還不算是菩薩。眾生還要在彌勒身邊學習佛法,將來還要下生人間,還要努力修行才能成佛。但是往生到彌陀凈土的眾生已經很接近菩薩了,具備五神通(相當於五種超能力)。外表也和佛一樣,而且永遠不會再輪迴,修行成菩薩、成佛的速度也很快。
中國凈土宗僧人曇鸞的說法就更厲害了,他認為眾生往生到彌陀凈土就是菩薩,從菩薩到佛也只需要一生的時間。
生在彌陀凈土還有一個好處,可以不「退轉」( 《無量壽經》:「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退轉」的意思是說,眾生修行成羅漢,成菩薩後,雖然不再經歷輪迴,但並不保證修行成果是永久有效的。假如羅漢、菩薩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果位還會後退。
《大智度論》上有個故事,說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在他是菩薩的時候,有一個人過來要他的眼睛。
舍利弗問他,你要我的眼睛有什麼用呢?不如我幫你幹活,或者把我的財物都給你吧。
那個人卻說,我什麼都不要,就要你的眼睛。
在菩薩的修行中,有一種叫做「施捨」,就是向別人施予財物、知識,也包括自己的身體。於是舍利弗挖出了一隻眼睛給那人。
那個人拿到眼睛後,聞了聞,覺得眼睛太臭,把眼睛扔在地上,又用腳踩。
舍利弗心想,這種人太壞了,我怎麼能度他呢?不如我自己修行算了。
結果舍利弗剛產生這個想法,就從菩薩退回到阿羅漢去了。
舍利弗剛剛有一點錯誤的念頭,極難修行成的菩薩道就一下子失去了。在我們看來,退轉的標準是極為嚴厲的。(不過,菩薩已經超越了我們的理性世界,能力大到我們不可思議,所以對於菩薩來說,或許這樣的標準不算嚴厲。)
那麼,在彌陀凈土可以不退轉,也就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優點了。
彌陀凈土的第二個好處是,往生的難度更低。
以釋迦牟尼涅槃為標準,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說法。
釋迦牟尼涅槃不久的時代,人們積極學習佛法,這叫「正法」時代。
過了一段時間,因為已經沒有佛陀說法了,人們對佛經的誤解越來越多,這就是「像法」時代。
再過一段時間,認真修行佛法的人更少了,就進入了「末法」時代。到了末法時代,基本就沒人能修成正果了。
佛教對於這三個時代的時間劃分說法不一,最短的有說釋迦牟尼涅槃一千年後就是末法時代。長的有說涅槃兩千年後才進入末法時代。但對於末法時代的長度,各佛經都認為是一萬年左右——不管怎麼計算,我們今天都應該是處於末法時代了。
按照這個說法,所以佛教管這個年代叫「五濁惡世」。凈土宗認為,處於這麼差的時代,人很難自己修行解脫,所以只能依靠外力,也就是依靠菩薩和佛的力量才能解脫。
佛教其他宗派大都提倡自己修行,凈土宗卻不同。凈土的產生和對眾生的接引,是由菩薩的本願力造成的。有了菩薩和佛外力的幫助,自然就更容易修行了。
在這些凈土中,彌陀凈土又格外的好。
阿彌陀佛有一個本願,說如果眾生誠心發願往生到彌陀凈土,那麼在這個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會親自來接引。相比之下,其他凈土大都沒有提到有佛來接,似乎是要修行者自己去找的。所以很多宣傳凈土宗的文章都說,自己去佛國太難了,因為不認識路。而彌陀凈土有阿彌陀佛來親自接引,那就方便、保險很多了。
彌陀凈土的第三個好處是,凈土宗對信眾的要求很低。
說到這裡,就有一個佛教修行方法的問題。
佛教有許多不同的宗派,這些宗派對很多佛學問題的看法不一樣,甚至是矛盾的。而且不同宗派的修行方法也不同。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的學說,和不同的修行方法呢?它們中,到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又是錯誤的呢?
換句話說,這些修行方法,有沒有好壞之分呢?這個好壞應該誰來評判?分出好壞之後,那大家都去學那最好的就行了,其他方法還有留下的必要嗎?
對這個問題,佛教給出了解釋。
佛教說,修行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這個「八萬四千」是虛數,意思是在理論上,修行的方法有無數種,不限於幾宗幾派。
那為什麼不只留下一門最好的呢?
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說這就如同看病一樣。醫院裡有「內科」、「外科」很多科室。人得了病,不會每個科室都去看,而是去挑專門能治自己那個病的科室去看。
佛教的法門也是一樣。佛教這麼多法門說法不一樣,這不是說佛的智慧不夠,一會這麼說,一會那麼說。而是因為修行者的智慧不夠,有的修行者適合這種教法,有的適合另一種。不同的法門是用來適應不同的修行者的,法門之間不存在衝突,也沒有優劣之分。
至於不同宗派之間互有矛盾的說法呢,有些矛盾可以用「方便說」來解釋。
所謂「方便說」,就是這事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但為了信眾能更好的信仰佛教,暫且這麼一說。
比如說,佛教的本意是希望信眾能拋棄對世俗生活的依戀。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沒有興趣。因此很多佛教徒在勸老百姓信教的時候,會著重說:信佛教會有很多好處呀,會保佑家宅平安呀,會保佑多子多孫啊。佛教的本意並不是這個,但允許用這些言辭先吸引信眾對佛教感興趣,以後才能有機會慢慢教給他更深刻的佛理。
《法華經》里有一個故事:一人家發生火災,家裡的幾個孩子貪玩,不願意離開。家長就哄他們說:門外有羊車、鹿車和牛車,快出去玩吧!孩子們聽了,果然都出了屋子,結果屋外並沒有什麼羊車、鹿車和牛車。而是家長送了他們每人一輛大白牛車。幾個孩子都大喜過望。
這個故事叫做「三車喻」。在印度,白牛的價值遠勝於羊、鹿和牛。在這個比喻里,著火的房子比喻六道苦海,幾個小孩比喻無知的大眾,羊車、鹿車和牛車比喻「方便說」,白牛車比喻佛法。
因為大眾一直都在輪迴中受苦,佛教覺得拯救大眾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顧不上慢慢來。這種情況就好像著急想把人從著火的房子中救出來一樣。為了能儘快吸引大眾,所以佛經的一些說法,比如宣稱信佛能多子多孫,就好像羊車、鹿車和牛車,是為了讓信徒快點從苦難中逃脫出來權宜之說。等大眾被吸引住,認真一看才發現,原來這些方便說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佛法。
佛教的眾多法門也是這樣。所以才會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雖然這些法門都不是對佛教真理的直接表述(真正的佛性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但為了教化不同的修行者,這些不同的法門都是由必要存在的。修行者適合哪種法門,就選擇哪種。
不過話又說回來。世上有無數眾生,而佛教的修行法門總是有限,所以法門不可能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一一對應。總是一個法門要同時教化很多人。對此佛教也有一個比喻:佛的教化就如同雨露一般灌溉大地,眾生就像草木一樣,雖然都平等的接受佛法,但是草木的天性不同,成長的效果也就不同了。
凈土宗認為,因為有阿彌陀佛的接引,所以本宗是佛教眾多法門中最容易的一種,是「易行道」,佛教其他大部分宗派要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是「難行道」。
易行道的凈土宗最適合資質差的人,因為凈土宗的修行方法很簡單。
一般的修行方法,就是口中念佛,誠心想佛。其中誠心想佛是關鍵,口中念佛只是輔助的做法,是為了加強心中的信念。如果不出聲,在心裡默念佛也是一樣的。念佛的次數越多,內心越誠懇,轉生凈土的可能就越大。
所以中國的僧人們經常不停地說「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
「南無」當然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它是梵文音譯,大致是「致敬」的意思。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是,修行者在向阿彌陀佛這位佛表達自己的恭敬之心,表達自己想要轉生彌陀凈土的願望,並希望死後能被阿彌陀佛接引到彌陀凈土中。
所以中國僧人不停地念「阿彌陀佛」,這並不是佛教通用的某種「口號」或者是「口頭語」,而是這些僧人希望自己能往生彌陀凈土。他們抓著一個機會就念佛號,所以才會張口就說一句「阿彌陀佛」。
我們有時會看到有信眾不分對象,在寺廟裡對任何佛像、菩薩像禮拜的時候,都念「阿彌陀佛」,這就有些奇怪了。念佛號不算錯,但對此佛念彼佛的佛號,對著觀世音菩薩喊「阿彌陀佛」,總是很怪吧。
《西遊記》里也是一樣,裡面的信眾不論拜雷神雨神、觀世音菩薩,也都習慣念「阿彌陀佛」。石德堂本《西遊記》第十九回里,豬八戒還說:「阿彌陀佛,南無佛……」
這大約是作者描寫豬八戒的呆像故意而為之的,因為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南無佛」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1136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