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佛鼓,那晨鐘,那木魚,那僧鞋
一尊高大的如來佛神像矗立在大廳正前方的蓮花寶座上,廳內金碧輝煌,帷幔飄拂,神像前是一長條佛台,金黃色的桌布上,各種祭祗用品一應俱全,我雙手合一跪拜下去向著高高在上的佛像跪拜時,木魚聲也清脆地響起……
虔誠的頂禮,深深的跪拜,默默地禱念,檀香幽幽......
不知是我合著木魚聲,還是木魚聲合著我,反正我感到,我的祭拜是那麼地有節奏,那麼地合拍。剎那之間,我的頭腦清凈空靈,四周萬籟俱靜,隨即心靈一陣顫抖……我靜靜地把自己融於這清脆而悠遠的木魚聲中,好象已經走進一個物我兩忘、超凡脫俗的境地,冥冥中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羽化——難道這就是神秘莫測的佛音,亦或是歲月輪迴的梵音?
魚是永遠不閉眼睛的,晝夜常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專心於道,晝夜常醒。其實這也告訴我們:修行沒有止境,磨練的心也不能停息,要時時警醒自己,晝夜清潔自己的內心世界,要把心磨得如鏡平,鏡般明!
於心靈深處靜靜說:面對塵世喧譁,人心迷惘,世界本清凈,只要心明、心安。心水澄凈,日日是好日,天天是晴天。「心凈一切凈」。
佛說:無愛不墮娑婆,無情不墜輪迴 。多少人涉過紅塵慾望之水,抵達清明之境。卻又低著慈悲的雙目,戀戀不捨地住在紅塵,「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其實彼岸即此岸,不是蒼生難度,而是心中的情緣難了。
當我起身準備離開時,僧人的僧鞋映入眼帘,僧鞋破六洞,這六個破洞是「六法戒」,就是不淫、不盜、不殺、不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是「六正行」,就是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以及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僧鞋破六洞,不是為了涼爽,更不是要節省,而是告訴世人要低得下頭,看破放下,我們應該在寶蓮花所結遍的凈土上,心存希望,珍惜擁有,讓腳下的路一直延伸……
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及僧俗生活,其實是在講心靈的種種 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
心寬,心強,人生路上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腳下就總有路。
於心靈深處靜靜說:只要內心足夠強大,心就有方向,就有希望,那何懼腳下無路?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心中。心路總是綿延向遠方,邁開第一步,就有千里之行,千里之境。
靈魂深處的東西,總是安靜的,亦如那些安靜留香的文字,那佛鼓,那晨鐘,那木魚,那僧鞋……那座心靈深處想像的凈土,那個婆娑的世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