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天堂與地獄?
首先,佛教確切地相信懺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妄稱自己是聖人)等的已遂罪,必須隨業受報之外,
其他的未遂罪,以及過失犯戒與威儀犯戒等罪業,均可依照佛所規定的方法懺悔。
懺 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檢束;是在自覺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洗瀝,從此之後再不復犯;
只要能有改過自新的決心,往事已過,不復追究,心地便 會從罪惡感中得到解救,恢復平靜,這就是懺悔的功能。
犯罪之後,必須坦誠地發露(以情節輕重,分向眾人、向三數人、向一人、乃至自對良心,吐露所犯的罪 行,懇切悔過,決志不復再犯),
否則,這一罪惡的陰影,勢將永藏心底,也就成為他日感受報應的種子;懺悔之後,這一罪惡所感的種子,也就隨即消失。
不過,懺悔的目的,是在自凈其心不復再犯,如果常常犯罪,常常懺悔,又常常再犯,那末,懺悔的行為,便會失去應有的功用了。
同時,佛教的懺悔決不同於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只能夠赦人的罪。佛教的懺悔是在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復清凈。
同 時,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佛教相信,
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驗的可能,甚至可 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
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惡五逆的大罪下地獄。苦報受完了,地獄的眾生可以生天堂;福報享盡了,天堂的眾生可以下地 獄。
所以佛教相信,天堂雖好,不是究竟的樂土,地獄雖苦,也有出離的日子。
由於所修善業的不等,天堂也有等次,由於所造惡業的輕重,地獄也分層級。
佛教所說的天堂,共分三界二十八天。接近人間的欲界天共有六層,往上的色界天共有十八層,再往上的無色界天共有四層。
事實上,修善業的人,只能生在欲界六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層的五凈居天是小乘的三果聖人所居,其餘都是修習禪定者所生的禪定天。
佛 教所說的地獄,大大小小的有無量數目,那是由於獄中所受苦報的不同而分,主要則分為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的三大類,
佛經中通常所稱的地獄是指根本 地獄。根本地獄的主要區分,則有上下縱貫的八大炎熱地獄,以及四方連橫的八大寒冰地獄。
依照各人所犯罪業的差別等次,便到應到的地獄中去受報。通俗的說, 下地獄是由鬼差獄卒的捉拿,就實而論,生天堂下地獄,
都是由於各自的業力所感,業力傾向天堂就生天界享福,業力傾向地獄便生地獄受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5/node10329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