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大陷阱!掌握地板陷阱,裝修不再出錯
一起裝修網2016-09-06 13:39
現在大家裝修房子都會傾向於選擇木地板,木地板價格不便宜,有一些無良商家在售賣木地板時以次充好、缺斤短兩,還有許多貓膩行為,如果消費者對此不太了解,那就很容易上當受騙。下面跟隨一起裝修網的小編來看看,木地板選購常見的陷阱誤區都有哪些。
陷阱一:故意混淆產品等級
國家規定地板的等級標準分為三類:優等品、一級品、合格品。如果有的經銷商將其它標誌作為等級標準介紹給你,你一定要小心了。
陷阱二:花樣名稱迷惑材質
對於實木地板需要保持冷靜的心態,購買時需要了解一定的專業知識,不要盲目聽信他人或者商家的推薦,根據家庭裝修需求和預算來做選擇。對此還需要注意市場上一些商家為了推銷其商品,給實木地板按上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但其實這些只是一般的普通材質,例如「巴西紅檀」不過是普通的「子京木」。
陷阱三:用「進口木地板」誤導消費者
很多牌子都打著100%進口或進口品牌等宣傳口號,實際商家只是進口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採用國內材料及技術生產。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包裝一樣、尺寸一樣,甚至顏色都一樣,商家以進口價銷售,你能辨別真偽嗎?
陷阱四:表層加色掩蓋缺陷
在購買實木地板的時候需要對實木地板進行仔細檢查,市場上各種的實木地板很多,品牌、規格以及名稱都很多,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很容易陷入驗收陷阱,對於地板需要從表層到背面進行驗收,一些裝修公司會對地板的表層進行特殊處理,如刷漆加色,用鋁膜掩蓋蟲眼、腐朽、開裂等情況,住戶在驗收的時候無法從表層看出地板的品質,而導致地板使用時間長會出現各種開裂、脫色等現象。
陷阱五:以次充好、以劣充優
一些企業為了壓縮成本,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如生產雙色板、轉印板、貼面板、薄背板和短命板。
陷阱六:虛標甲醛釋放量
國家對甲醛釋放量有強制性標準,即每升空氣中不得超過1.5毫克。然而很多品牌地板標稱的甲醛釋放量不僅達標,而且遠遠低於1.5毫克,有的竟是國家標準的1/20。有業內人士道出其中奧秘,市場上七成以上的產品都虛標了甲醛釋放量。
消費者選購複合地板,主要是通過商家介紹和宣傳資料來獲知產品信息,一些商家便在宣傳資料上做手腳,消費者要索要近期甲醛檢測報告原件。
陷阱七:誇大「耐磨轉數」
市場上,一些地板商家向消費者拿出的檢驗報告稱,其耐磨度高達1.8萬轉甚至2.3萬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標準規定家用型6000轉、商用型9000轉已經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上超過1.5萬轉的並不多見。有的商家塗改檢驗報告,或用篡改的無效複印件,誤導消費者,消費者盡量索取近期檢測報告原件。
陷阱八:缺斤少量、貨不對板等情況出現
缺斤少兩、混淆面積概念外,部分地板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還合夥在包裝量上做手腳。一些消費者購買的地板可能會存在短斤少兩的現象,但也不會回去量面積,太麻煩,而且沒有好的辨別方法。盡量挑選大的品牌企業的地板產品,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另外,消費者在打開包裝後也要做到仔細查看。
陷阱九:售後服務飽受詬病
部分地板商家的售後服務也飽受消費者詬病。雖然許多商家都聲稱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但在消費者下單後才發現商家所謂的「完善服務」只不過就是大家常見的「包工包料」,在地板鋪裝完畢後就再無其它售後服務可言。其實,對於地板商而言除了「包工包料」外,還應按規定對產品質保期內出現的問題予以解決。另外,因為地板經銷商與鋪裝工人屬於「利益共同體」,有些工人會在鋪裝過程中故意鋪張浪費,從而製造出更多本不應該存在的「邊角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5/node12496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