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是從買房開始的戰爭。別以為有錢就能裝的漂漂亮亮!

對大多數人來說,裝修房子並不是個愉快的經歷。他們總要面對各種談判——談判的對像是裝修公司,施工人員以及各種材料商,他們聽到的專業名詞總是那麼陌生,不問清楚,很容易受騙上當,但每次提問,都會更加暴露自己的菜鳥本質。更讓人煩惱的還有買材料時面臨的各種選擇障礙,每種材料,瓷磚、地板、櫥櫃、潔具,都有上百個品牌,每個品牌都有數十種型號。那種更好看?哪種質量更好?當然還有哪種更便宜,這些藏在心裡的問題都會讓人抓狂不已。

裝修,哪怕僅僅是一次家庭裝修,都是一個專業化的系統工程,對普通業主來說,他們買房子的目的不過是換個大點的空間好好生活,好多人不但在半生的時間裡從未接觸過裝修,他們弄不懂建築和裝修的原理,甚至連售樓處精美小冊子上的戶型圖也看不懂。

我見到過許多業主,他們在打開新房房門之後才發現,他們最終得到的戶型和圖紙上畫的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雖然開發商們也沒有撒謊,只是,在圖紙上顯得足夠寬敞的房間好像放不下他們心儀已久的大床,這種情況時常讓他們困惑不已。

裝修對這樣的業主來說,就是一場遭遇戰,雖然在裝修之前,他們也會給自己打氣,然後去做一些準備工作,臨時瀏覽下裝修網站,或者去報攤買幾本裝修雜誌,但是當工程真正開始,他們才知道,他們面臨的考驗,仍然會讓他們焦頭爛額。

因為做了多年裝修,算得上是業內資深人士,所以時常有朋友找我,把他們裝修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帶到我的面前。在我看來,在很多時候,一套房子裝成什麼樣,應該是業主深思熟慮的結果,而選櫥櫃或者選地板,那些都是戰術問題,其實都好解決,而裝修出一個舒適好用的家,業主要有一個戰略的眼光,而這種眼光,大多數業主並不具備。他們不知道,很多在裝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早在買房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我認識個大姐,買房時把我叫去做參謀,其實呢,她早已選好了她想要的房子,叫我去不過是找個推手,堅定一下自己的信心而已。我見到她時,她先給我看了戶型圖,說那個房子是130平米,四室兩廳,連售樓小姐都說這個戶型最好。

一般來說,售樓小姐的話大多有點水分,她們喜歡誇張一點。我看了那張圖,那房子有四個居室不假,但其中有一個很小,明明是做保姆間用的,偏偏被說成是四室之一,這房子應該叫三室半才對。

三室半本來也沒什麼不好,如果別的空間夠用又不打算僱保姆,多出來這半間正好可以做儲藏室,畢竟一個家,總有好多東西要放。不過因為多了這半間屋,廚房和餐廳變成了連在一起的狹長空間,說是餐廳,不但面積小,而且四周全是門,還是叫它走廊恰當。

可是這屋子看起來夠大啊,大姐說。你看,這間小屋圖上的尺寸是兩米二,如果做書房,兩米二也夠是吧?

這姐姐很倔強,我只好給她簡單地上一點建築課。我告訴她,戶型圖上標註的尺寸線,並不是牆和牆之間的量出來的那個距離,而是建築上所說的軸線尺寸,軸線是蓋樓的時候,牆的定位線,室內牆的軸線,基本上都在牆的中心,所以,牆砌完之後,兩個牆之間的實際距離,要減去兩個半邊牆,也就是一個牆的厚度。

土建圖紙上,紅色線就是軸線,室內的軸線都在牆體中間,外牆線的中線有時候會與軸線有一定的偏移。很多售樓圖上的房屋平面圖是從土建圖上改來,所以尺寸線會沿襲軸線尺寸,這個尺寸和房屋的實際尺寸相差一個牆體的厚度

老房子都是磚混,這牆是要承重的,一般都是兩塊磚的厚度,大約24公分,兩面再抹上兩公分多的灰,這牆就差不多要有30公分。現在房子升級了,大多改成了框架結構,柱子中間不用紅磚,改用空心砌塊,所以牆大約只有20公分厚,儘管如此,兩米二的開間減去20公分,兩米,作為一個老師的書房,實際上很是侷促。

從這屋子裡出來,你再看這餐廳,這餐廳小點,四周又都是門,餐桌不太適合放中間,而且餐桌又不可能太大。不過我了解你,作為一個文藝青年,沒有個夠大的餐桌你肯定是不會甘心,鑑於平時只有你們一家三口在這住,就先不要考慮客房的問題了,書房放在北屋好了,夠大。至於這個半室,為了一個不錯的廚房和餐廳,要不咱把這地方重新規劃一下,你把這小屋子拆了吧……

那姐姐當即花容失色——我可不改,那得費多大勁啊,你姐夫那人啥也不管,可我一個人折騰,我最受不了工地那些事了。她把售樓處給她的精裝樓書又拿出來了,趕快重新幫我選一個。

我沒打算幫她改房子,我只是嚇唬她一下,我知道他們兩口子都是文化人,受不了工地的暴土揚塵,他們最適合的是簡裝,功能上實用,看起來亮堂就行。她老公是攝影家,到時候肯定把牆上滿照片,所以,牆上根本不用給她們做什麼裝飾。

後來我幫她挑選了另外的戶型,總面積稍微小一點,三室,但是屋子規劃方正,功能齊全,而且有個夠大的廚房,還有個相對獨立的餐廳,足以擺下她夢想中可以大宴賓客的餐桌。我告訴她,選擇一套房子的思路應該是,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用這個標準去衡量房子,而不是先買了房子再去讓它適應自己,不能削足適履,而且不一定就是大的房子就一定比小一些的房子好用,很多人在裝修的時候對房子大拆大改,未必是發揮創造力,而是因為戶型的不合理,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買房子都會有那麼多的選擇,價格,地段都有可能讓買房人將就了戶型,但是,既然裝修不可避免,那麼紙上談兵還是大有必要,從業主走進售樓處那一刻,裝修的戰鬥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

這是我幫著那姐姐選的小一些的戶型,雖然小了一點,但是房屋卻更加規整。這個戶型,也是設計比較合理的三室戶型,每個空間都相對獨立。注意,圖中尺寸就是軸線尺寸。這套房屋的牆厚大約是20公分。比較遺憾的是,她自己選的那個戶型圖我找不到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5/node12084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