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間世界最美、能不斷在城市間停泊、以物易物的「書屋」 如何以賣書為生?
1001種愛書的方式
為了一圓當書店老闆的夢,倫敦的娛樂記者Sarah Henshaw選擇負債一百萬,只為開一間能夠在城市間不斷航行、停泊的書屋。
小小蘿莉上船去
小小的蘿莉,拿著一瓶牛奶,蹦上一艘黑色小船,探進門,伸長了脖子,四處張望,後面跟著她媽媽和弟弟。
她在全店轉了一圈,最後用牛奶和老闆Sarah Henshaw換了一本《小王子》。她媽媽拿出一雙平底鞋和一份火腿麵包,也換了幾本書,帶著兩個孩子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
這是Sarah開著她的船上書店The Book Barge ,抵達倫敦的第二日上午,老天特別給面子,晴空萬里。她伸了伸懶腰,獲得了牛奶和麵包,嗯,算是一份還可以的早餐。
她吃住都在船上,她「以書為生」!船每到一個地方,她就用書和當地人交換生活物資,從老家到倫敦,已在水上漂行了3個多月。
以書為生的航行
很難想像,兩年多前,Sarah還是倫敦一名娛樂記者,每天奔波在八卦新聞裡。
只是她始終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記者,終於辭了職,回到老家利奇菲爾德。正思考未來方向時,聽人說,有一艘舊運河船正在販售,她靈機一動:何不開家書店,若將書店開到船上,這樣看書是多麼有趣?
這是一艘長約18米、外觀黑色的小船,標價25,000英鎊(約台幣90-100萬元)。但是,Sarah沒有這麼多錢,只好鼓起勇氣向父母借錢,銀行也不知道跑了幾趟……才終於擁有小船。
接著,就是破船的翻修改造工程。她邀請會木工的男朋友,協助進行一番改造,復古的舊船,也多了一些文青味道。你看,船艙外,都是Sarah精心呵護的花草。
種滿花花草草的書屋
船艙內,各種類別的書排排放,Sarah有提前在報紙上發布書店急將開張的訊息,這讓許多陌生人慷慨捐書,有些書,甚至裡面還有夾帶現金的。
2009年的6月,The Book Barge開張了!
一開始的銷售狀況完全超乎Sarah的預料,她為此特地買了舊的eBay收銀機,每次使用時,這台收銀機,就會愉快地發出一聲老舊的「trrrring」聲。
Welcome come to《THE BOOK BARGE》
但是,一個習慣了自在看書的女孩,怎麼懂得經營?很快的,小小船艙內,只剩下一小批到此一遊的客人,或那些喜歡窩船上看書一整天卻不買書的人。加上網路書店的折扣衝擊、電子書的閱讀人口增加……
到了2011年5月,書屋真的撐不下去了,男友跟她的分手更是雪上加霜。她想:絕對不能讓這一整船的書死在這個地方,於是她決定搬到船上住,接下來的半年,她一個人,開著The Book Barge遊歷歐洲的各大城市。
Hi 大家好!我是Sarah,是《THE BOOK BARGE》的主人
沒有錢的時候,該怎麼生活,如何經營書店呢?
Sarah想到了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法,將船上的書,拿來換取生活必須品。
她提前在Twitter上公布詳細行程,並列出所需的物資,通常最簡單的需求有3樣:牛奶(或茶)、食物、幫忙顧書店。
每到一個城市,就會有很多粉絲趕到河邊,將自己帶來的東西放到Sarah手上,然後花上半天時間才想好要帶走哪本書,臨走時還一直強調:「啊,不行,我明天還要過來。」
總有一些愛書成癡的人,會在店裡久久徘徊
走的地方多了,送上門來的物資也是五花八門!如:新鞋、香水、給她爸爸準備的生日禮物,或一次理髮……
那個午後,Sarah正接受一個記者採訪,只見一位客人揮舞著剪刀,十分激動的跳上了船,心裡驚覺不妙!只聽見客人大聲吆喝:「剪頭髮嗎?」這讓Sarah感到害怕,因為,她早就習慣了幾十年都在同一家沙龍理髮,從來不會讓陌生人動自己的頭髮,更何況是在一家如此繁忙的書店裡,豈能將自己頭髮的美醜交給一個看起來毫無經驗的人!!!
她不知所措,看著身旁的記者,也見記者雙臂交叉、笑而不答,似乎在期待一場好戲!她不好意思拒絕,還沒回過神,一塊毛巾就披上了她的肩!
最後,這位客人就在Sarah頭上「喀茲喀茲」了10分鐘,並拿走了一本8.99英鎊(約NT$420)的書,走的時候還順便說了一句:「我從來沒有剪過頭髮,也許我應該堅持我的心理治療工作。」
Sarah:「……」,只好裝沒事,繼續忙著自己的事。
就這樣,Sarah一路上遇見了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人,她也都欣然同意了這些「稀奇古怪」的好意,Sarah開著小船一路行駛到了終站——倫敦,待了一個多月才踏上返程。
那是最愜意的一個多月,有個土豪紳士為了一批二手書,提供了整整一個月的口糧。每天她只需隨意接待一下客人,就有空一個人坐在甲板上,捧一本書,慢慢讀。
The Book Barge:最文藝的愛書方式
然而,一路走來,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一次小船駛入布里斯托,當地粉絲原本打算高高興興的上船看書,沒想到政府一道貿易禁令,就讓所有人都吃了閉門羹,因為Sarah沒有拿到經營許可證。
Sarah 於是上網發了一篇題為《你的海軍上將需要你!》的文章,這篇頗有氣勢的文章,誘使粉絲們一一響應,一個個上了船,擦玻璃、修裂縫、掃船艙……但就是沒人買書,只想證明這裡無關金錢交易,來The Book Barge的人都是真正愛書的人。最後政府終於放行,他們勝利了。
Sarah說,用書交換生活物資只是「一個實驗」,實驗後,人們或會明白金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而一本書的價值等同於一份美味的早餐或一天的志工。或許,這樣的行動,能讓大家重新思考,可以去哪裡買書以及如何選書。
事實證明,實驗是成功的,這裡不僅是愛書人的天堂,還有樂隊上來獻奏、搖擺!
連樂團都加入行動書屋的生活
2011年11月,Sarah開著她的小船,浩浩蕩蕩的回到老家,完成1700多公里、700多次靠岸的書店旅行。隨後,為了償還債務,她開始減少營業時間,接一些文案賺外快,甚至上岸找了一份在學校圖書館的工作。
但她仍然住在船上,也允許客人來交換和購買圖書。終有一天,等她沒有債務包袱,The Book Barge 還會重新啟航。
圖源:Google、YouTube視頻截圖
本圖文改編自:開始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