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石有沒有必要做?四大地板問題一篇日記全告訴你

房屋有6個面,屋頂、四面牆和地面,整個裝修過程大多是圍繞著這6個面展開的。地面鋪設是裝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每天在腳底下踩來踩去,質量自然要過硬同時還不能忽視美觀。如何選擇地面材質,怎樣進行鋪設,這些都是業主關心的問題。今天就來從一位網友的裝修日記裡尋找答案。

問題一、地面材質有哪些?怎麼選擇?

他是這樣說的:

主要接觸到的:地板、地磚、石頭了。

地板:主要用在房間,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在客餐廳甚至廚房衛生間幹區鋪地板的也越來越多。

地板的簡單分類有:強化地板,實木複合地板,實木地板。詳細的大家看看度娘吧。

地磚:主要用在廚房衛生間,南方人還喜歡客餐廳鋪地磚,還有個別像我一樣的,房間裡也鋪地磚。

地磚的簡單分類有:拋光磚,拋釉磚,微晶磚,防滑磚,仿古磚等等吧。

石頭:主要用的就是門檻石了,然後還有大理石拉槽做速乾淋浴房的,玄關拼花,也有地面造型走邊。還有用在鞋櫃上方或者是某些櫃子上方做檯面的。用處還是很多很常見的一種原料。

最常見的就是大理石了,還有花崗岩,人造石,去石材市場會發現,各種名目甚至有奧特曼的各種石頭。

由於地暖作為必備的基礎設施,所以在經過家庭會議之後決定全屋通舖地磚。好處麼,好打理,無高低落差,冬暖夏涼,整體容易設計。雖然施工期可能變長但是很多地方的收口都會因此變得簡單。所以有失還是有得的。

問題二、地面鋪設的方法有哪些?不同方法的區別是什麼?

他是這樣說的:

主要就是鋪設方式:正鋪,斜鋪,造型,走邊等。具體的舖貼方式,跟房屋的形狀,風格,地磚的大小,業主的喜好有很大關係。

正鋪最常規,當然價格也最便宜。同時地磚裡面300的廚衛防滑磚、600和800的客餐廳用磚是最常規也是鋪設價錢最便宜的,小於200大於1000的磚都要額外收費的,有些裝修公司甚至標準磚以外的尺寸都要加錢的喲。

斜鋪:是仿古磚比較常見的做法。一般45度斜鋪最常見。設計師也比較推崇哦。還是看個人喜好吧。像我這種上了年紀並且有點強迫症的還是喜歡橫平豎直的感覺。斜著總覺得家具不好定位啊,腫麼破!

造型:主要是加工磚,具體的造型還要設計師[賣磚的設計師+房屋設計師]的提案+業主的喜好吧。造型主要用在入戶玄關,或者走廊,餐客廳區分等地方。可以做為一個家的亮點來點綴,當然這個瑪尼啊。就華麗麗的鋪在地上了。

走邊:類似於區域劃分的,比如餐廳做一個大理石走遍,這樣視覺上會感覺餐廳是一個區域,如果配合上面的吊頂會效果很好。或者,餐客廳大區域是正鋪,在沙發位置做一個小區域斜鋪,斜舖的邊上用走邊,也可以凸顯客廳的重要性與尊貴感。

若問我家用哪種?當然全部正鋪,整體感強,看起來大氣,主要還是最省錢。哦也!

問題三、關於不同材質之間的交口問題

他是這樣說的:

以前在我的日記裡也提到過類似的,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工種或者俱體的技術層面的解決都不需要業主操心。但是不同工種之間的交接,交口業主一定要操心,否則結果可想而知。等裝修好了看到各種不爽再來總結雖然對後人也許是藉鑑,但是對自己來說也沒任何意思了。

首先要留意的就是:原始戶型的地面高度差。

一般來講,房間會比陽台高一般是3到10公分。如果是露台可能會有一個甚至兩個台階的落差。其實落差大了反而好解決,幾步樓梯搞定。但是5公分以內的差往往是最容易忽視也最反應裝修水平的。

衛生間和廚房間會比客餐廳房間的地面低3到5公分。一般是為了保證地面鋪設完畢之後廚房間和衛生間的地面處於較低位置,即使發生水災,也會朝著有地漏的方向流去。

衛生間,廚房間內部,地漏應該是小區域的最低點,如果不是,應該讓泥工在鋪設的時候留好這個坡度,保證有水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排幹。

其次,地面鋪設材質的交口。

一般情況下,地面鋪設材質可能不是一種,那麼就存在不同材質由於鋪設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高度差。作為房屋來講,內部沒有高度差是最好的。為什麼?試想一下,如果大半夜起夜就算是開燈可能很多人也是閉著眼睛走路,如果有高度差磕磕絆絆是難免的。如果沒有高度差,只要摸著牆走路就好了,舒適性立見分曉。

一般來講交口主要存在幾種材質之間:地板和地磚,大理石和地磚,大理石和地板,還有部分馬賽克等,由於我家也不用,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鋪設方式來講,如果鋪設地暖造成的抬高是整體性的,不會構成高度差,所以這裡不予討論。由於地磚整塊面積比較大,為了保持更好的平整度,肯定是墊高最多的,而且是濕鋪法和乾鋪法也是效果不一樣的,濕舖一般抬高3到6公分,干鋪的話就是5到10公分。

其次是實木地板,由於打地龍,所以墊高也差不多可以達到5到7公分。

強化地板由於是直接鋪設,地板下面的防潮紙等可以幾乎忽略不計,所以抬高基本在2公分以內。

大理石,馬賽克等作為過渡和門檻石的材質由於是泥工鋪設,基本上和地磚差不多。

若問我家用哪種?全部地磚解憂愁啊!

問題四、門檻石有用嗎?它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他是這樣說的:

其實從開始做功課的那天起,門檻石有沒有用就在考慮,或者說它的目的是什麼?

有句話說的話,凡事不忘初心。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不同的區域之間存在高度差,所以才用這玩意吧。讓人走過路過,知道這裡有個看不出來的一個台階,注意腳下安全。如果全家的高度差沒有,那麼這個東西是否有存在的理由?所以當我聽到「這個不能省」的論調的時候我也在想,到底是誰錯了?

誒,不就是個裝修麼,感覺還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用與不用倒不重要,更多的還是家裡面的高度差,包括已經存在的廁所衛生間和客餐廳房間的高度差怎麼去彌補吧。

所以個人的考慮角度:如果高度差不存在門檻石就沒必要不存在,如果高度差存在門檻石就可以有。由於全屋是瓷磚,也不一定用大理石,可以用一些顏色稍微深一點的磚來代替,同樣起到區域劃分的作用。最最主要的就是石材市場不用去了,可以省了好多時間去看其他建材,給想鋪地暖+全屋瓷磚的同學一個提示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5/node10220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