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曝光模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手動檔)拍攝,能夠讓我們更簡單控制曝光。比如需要控制景深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光圈優先,控制光圈和曝光。比如畫面中有動態元素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快門優先,控制快門和曝光。比如當我們需要確定的不需要變化的曝光數值時我們還可以用M檔。
但是問題隨之又來了,我拍攝風景的時候,控制光圈控制到多大?我拍攝人像的時候,控制光圈控制多大?有人在跑,我快門設置多少?一輛汽車開過去,我快門又該設置多少?拍月亮什麼參數?拍攝銀河呢?
下面就給大家一些場景的參數建議。切記,這些參數建議僅僅是建議,對於新手來說可以用這個快速上手,但是遇到具體情況可能會有並不適合的情況,大家要通曉攝影理論,靈活運用。
1
光圈優先時
順光拍攝風景照——F8-F11,曝光補償0。
拍攝人像時——最大光圈或者最大光圈縮小一檔,點測光模特面部,曝光補償0。
人文街拍——F2(需要虛化環境)-F8(不需要虛化環境)
微距拍攝——F8-F11
拍攝星芒效果——F8-F11
2
快門優先時
一般肢體動作——1/60秒以上
步行——1/125秒以上
快行——1/500秒以上
跑步——1/1000秒以上
滑雪——1/2000秒以上
自行車——1/2000秒以上
汽車正常速度行駛——1/4000秒以上(你在車上拍地面景物同樣)
汽車在快行道——1/8000秒
遠處的飛機起飛降落——1/8000秒
追隨攝影——1/30-1/4秒
很多場景主要依據是切向運動速度以及離你的距離。
3
M檔時
滿月——1/500秒 ISO 200 F5.6-F8(晴天)
弦月——1/500秒 ISO 200 F4-F5.6(晴天)
新月——1/500秒 ISO 400 F4
煙花——1秒-4秒 ISO200 F8
閃電——B門 ISO 200 F8(拍到結束曝光,環境要暗些)
街道車燈線——15秒 ISO 100 F11
水面船燈線——30秒 ISO 100 F8
銀河——30秒 ISO 3200-6400 F2.8
婚禮室內——1/125秒 ISO 400 F2.8-F8 閃光燈TTL(遇到SB燈光師直接收相機)
以上場景光時看看回放,亮了調暗點,暗了調節亮點。調節可以根據互易率,不懂的請看文章《什麼是互易率——真正讓你理解曝光的公式》
原本呢,特別不願意寫這樣的文章,很是希望大家學會攝影理論能靈活運用各種參數。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有個參考會是個好事兒吧。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曝光控制的還不錯,互易率算的很溜,那麼可以試試攝影筆記的一道經典題目:
一台相機拍攝一個場景時,使用50mm原廠原生鏡頭,感光度為ISO 400,光圈為F1.4,快門速度1/125秒。假設環境光不變,取景不換,我們將光圈調整為F8,快門調整為1/4000秒。我依然可以維持照片亮度不變,請問我用的相機是什麼型號?
想知道答案的,請搜索訂閱號:攝影筆記,並關注。然後回覆:「答案」,就能看到了。
再附上攝影概念中的要素總結:
1相機控制曝光三要素
光圈、快門、感光度
光圈越大越明亮
快門越慢越明亮
感光度越高越明亮
2曝光四要素
環境光、光圈、快門、感光度
環境光越強越明亮
其它同上面。
3閃光燈曝光五要素
功率、距離、光圈、感光度、焦距
閃光燈功率越大越明亮
閃光距離越近越明亮
光圈越大越明亮
感光度越高越明亮
焦距越長越明亮
4景深三要素
光圈、焦距、對焦距離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5背景虛化四句口訣
背景遠、相機近、光圈大、焦距長
不解釋了
6光線三個特性
強度、方向、色溫
強度就是亮不亮
方向就是從哪來
色溫就是什麼顏色
7光線的三個類型
自然光、場景光、人造光
自然光一般就是太陽光源
場景光往往在室內就是其它光源
人造光就是影室長明燈或者閃光燈
8色彩的三個特性
色相、純度、明度
色相就是什麼顏色
純度就是飽和度
明度就是光線明暗程度
9感光度提升四個不好的表現
銳度下降、細節損失、噪點增加、色彩偏移
銳度下降和細節損失造成了照片不清晰——最先出現的
噪點增加讓畫面不幹凈——但是這是最無關緊要的
色彩偏移就是有大量的不幹凈色塊,顏色色相變化——出現就很糟糕了
10拍攝不清楚三大問題
對焦不準確、相機與主體相對位移、機械或者電子本身問題
不解釋了
11閃光燈參數三要素
GN指數、最高閃光同步速度、同步方式
GN指數表示閃燈的功率,等於光圈乘以距離
最高閃光同步速度表示滿功率輸出的時候最快快門速度
同步方式包含了高速同步閃光和慢速閃光,慢速又包括了前簾同步和後簾同步。
12鏡頭參數四要素
焦距、最大光圈、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
焦距表示取景大小和可變範圍
最大光圈表示不同焦距段通光能力
最近對焦距離表示,呃,最近對焦的距離
放大倍率表示能把被拍攝物體在傳感器上放多大
13決定畫質三要素
鏡頭、傳感器、影像處理
鏡頭的好壞對於畫質有影響,光線都是通過鏡頭進去照片的
傳感器主要表現在像素密度,密度越低一般來說越好,這是將光信號轉變為電子信號的過程
影像處理是將相機收集的電子信號最終處理成照片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7714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