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攝影的人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初學攝影的人最常問的10個攝影知識。這10個攝影知識分別是:什麼是焦距、什麼是光圈、什麼是景深、快門如何控制、如何構圖、如何用光、如何對焦、拍攝的黃金時間、消除陰影、提升審美。
一、焦距
你在理解焦距時不用去看那些官方術語,那東西沒幾個人能看懂並且理解,你只需要把焦距理解成:一個鏡頭能拍多遠或者多寬就行了。數字越小,焦距越短,視角則會越廣;數字越大,焦距越長,視角則會越窄。
比如:一隻300mm焦距的鏡頭,它的視角只有8°;而一隻8mm的超廣角鏡頭,它的視角則有180°。通常,焦距在24mm以下的鏡頭,適合用於拍攝風光類題材;而焦距在50mm、85mm的鏡頭,適合用於拍攝人像。
二、光圈
光圈是位於鏡頭內部的小葉片互相重疊構成的光孔,光圈可根據其開閉程度調整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比如:光圈打開,則使大量光線通過;如光圈縮小,則可限制通光量。光圈一般用「F」來表示,而F後面的數字則代表著光圈的大小。後面的數字越大,光圈越小;數字越小,光圈越大。
另外,光圈還影響著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清晰。
左邊的為大光圈(f/1.4);右邊的為小光圈(f/16)
光圈大小對景深的影響範圍
三、景深
景深專業術語的解釋是:相機鏡頭前沿能夠取得清晰成像時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後距離範圍,其實就是主體到背景之間的清晰程度。
另外,決定景深深淺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光圈大小、拍攝距離的遠近、鏡頭焦距的長短。接下來分別講講這三個要素是怎麼影響景深的。
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拍攝距離的遠近
主體離鏡頭越近,景深越淺;主體離鏡頭越遠,景深越深。
焦距的長短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四、快門速度
簡單來說,快門速度表示光線照射圖像感應器的時間長短。一般說來,光圈的大小決定了同樣時間內能有多少光進入相機 ;而快門速度的多少則決定了傳感器曝光多久。快門速度的快慢:分母越小,快門越慢,分母越大,快門越快。比如:快門速度為1/3秒,就是曝光三分之一秒的意思,這個曝光時間就很長。快門速度為1/200秒,就是曝光二百分之一秒的意思,這個曝光時間就很短了。
採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被攝體,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面的瀑布照片。採用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富有活力,而採用低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則充分表現出水的流動感,營造出了寧靜的氣氛。
五、對焦
對焦就是通過相機對焦系統變動物距和相距的位置,讓被拍攝物體成像清晰的過程。為了幫助大家熟練掌握對焦,下面會為大家一一講解對焦知識。
單次自動對焦:這種對焦模式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鏡頭對準被拍攝的主體半按快門,相機就會進行一次對焦。
單次伺服模式適合拍攝靜止的主體
連續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就是半按快門對焦之後,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了,相機會自動再次對焦。連續自動對焦最適合拍攝運動中的目標,比如體育攝影、野生動物攝影、汽車廣告片一類的。
連續自動對焦適合拍攝移動的主體
智能自動對焦:該模式將單次對焦與連續對焦結合起來,半按快門後能夠鎖定焦點處的主體進行單次對焦,而主體運動時也可切換到連續自動對焦進行追蹤拍攝,適合拍攝運動方式較為隨機的物體。
智能自動對焦是單次對焦與連續對焦的結合
手動對焦:手動對焦就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來調節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對焦方式。字母AF(Auto Focus)表示自動對焦,MF(Manual Focus)表示手動對焦。在微距攝影、特殊效果拍攝或昏暗的環境下拍攝,手動對焦功能顯得特別有效。
將AF鏡頭上的對焦模式開關置於「MF」
六、構圖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怎麼好看怎麼拍,不用去管什麼構圖」,但是任然不能忽視構圖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基礎的構圖技巧,這是構圖的根基,無論以後你想怎麼拍,你都需要這些基礎的構圖技巧來做支撐。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最基礎的構圖方法,幫助大家鞏固基礎。
九宮格構圖
在構圖的時候,畫面的橫向和縱向平均分成三份,每一條線的交叉點我們將它稱為」趣味中心「。我們在欣賞或者看一張照片時,眼睛最先注意到的地方就是」趣味中心「,所以在拍照的時候儘量將自己拍攝的主體安排在趣味中心。
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非常靈活,無論是風光攝影還是人像攝影,對角線構圖都用的比較多。對角線構圖能吸引觀眾的視線,牽引觀眾看完整個畫面,同時也讓畫面靈活起來。
居中構圖
中心構圖很簡單,就是把主體放在畫面的中間位置。雖然這種構圖很呆板,毫無新意。但這種構圖在拍建築物或者體積較小的物體時卻很好用,對於很多不會構圖的新手來說,中心構圖是最有保障的構圖方法。
框架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能創造遮擋感,有效集中觀眾視線,深受歡迎。 此外,觀眾還可以因此感受到攝影者的視點,從而有助於觀者和攝影者對被攝場景產生共同體驗。而框架構圖並非只有利用窗戶才行,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物體。
七、用光
都說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用光既是一種基本功,又是體現攝影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內容。接下來給大家講講用光方面的技巧。
順光
順光就是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畫面的構成上沒有明顯的明暗關係。順光使被攝體亮度均勻柔和。不過順光拍出來的照片很普通,導致畫面缺乏立體感和塑形感。順光能將被拍攝的主體的形態和顏色表現得很好,如果你對用光拿捏的不是很準,那麼建議你儘量用順光拍攝。
側光
凡是從被攝物的左右側面45度-90度角打來的光線,都可以泛稱為側光。側光千變萬化,只要在拍攝時稍微改變光源角度,就能為整張照片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戲劇性。
逆光
從光比看,被攝體和背景處在暗處或2/3面積在暗處,因此明與暗的光比大,反差強烈。從光效看,逆光對不透明物體產生輪廓光;對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產生透射光;對液體或水面產生閃爍光。它能使畫面產生完全不同於我們肉眼在現場所見到的實際光線的藝術效果。
頂光
從被攝體頂部往下照射的光線,在戶外,最常遇上頂光的時刻大約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左右。在頂光下拍攝,人物的鼻下人中處和脖子處容易產生陰影,顯得不怎麼好看。
八、黃金時間
經常有人問那個時間是拍照的最佳時機,其實並沒有「最佳拍照時機」這個說法,因為一天之中任何時間都能拍出風格不同的照片。但是卻存在「黃金拍照時間」這一說法,黃金拍照時間是指日出和日落前一小時。在這個時間太陽剛升起或者即將落下,此時的光線非常柔和,非常適合拍照。
九、消除陰影
如果陰影用的好能增強照片的立體感,如果用的不好,那麼畫面則會變成非常不協調。特別是在拍人像的時候,如果陰影太多,則會出現「陰陽臉」。所以大家在拍人像時可以利用閃光燈或者反光板,對人物的暗部進行補光。
十、提高審美
攝影技巧別人可以教,但是審美是別人無法教的,這個需要自己在生活中去不斷提升。而審美也是最難你的,很多人學了幾年攝影拍出來的照片任然不咋地,問題就出在審美上。建議大家在學攝影的同時,多去欣賞優秀的攝影作品,從中學習他們的創意、美感等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76050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