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地出現降雪天氣,天氣寒冷,但大家卻充滿了火一般的拍照熱情,雪景照片也塞滿了朋友圈。
作為攝影愛好者,雪景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拍攝題材,但怎麼拍好,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正確曝光 雪景拍攝,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曝光。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拍雪景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曝光不足,畫麵灰暗。
為什麼會醬紫呢?這是因為雪很白很亮,相機的測光系統會認為「哇,亮度好高,我要降低曝光量,省得過曝了!」於是,一張好好的照片就變成了這樣。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調整曝光補償吧。調多少?看情況。
一般來說,當畫面中雪的比例較小時,+0.3~0.5ev;畫面中雪的比例大,+1.0~2.0ev。不知道如何判斷曝光是否準確?看看直方圖吧。什麼,你說「你不會」?控制曝光這種簡單判斷,不需要你很會啦。
舉個例子吧,以下是兩張照片的直方圖,您覺得哪張照片的曝光更準確?
答案是,左邊。理想曝光的直方圖,各部分分布相對均勻,沒有明顯的波峰和波谷,就像左圖那樣。如果分布過於集中,或出現了明顯的波峰波谷,說明這曝光不太正常。如右圖,出現了三個明顯的峰值,說明照片偏亮,可能部分過曝,需要調低曝光值。
如果以大片白雪為背景拍人像,曝光也很容易出問題。以人臉為準,雪地可能過亮,缺失細節;以雪地為準,人臉又可能過暗。
這一切都是光比過大惹的禍,導致我們無法兼顧人臉和背景進行合理曝光。如果缺乏頂著大光比拍攝的器材和技術手段(漸變鏡、黑卡、HDR模式什麼的),那就需要盡量降低光比。
既然要降低光比,當然要避免逆光位拍攝。而神奇的是,正順光拍攝同樣也會造成大光比,導致曝光困難。這是因為雪地對光線的反射率遠遠高於人臉,在正順光的照射下雪地的亮度同樣會遠超人臉,效果和逆光殊途同歸。所以,最好用30-60°順光並對手心手背或嘴唇測光,再酌情調低曝光補償(-1/4ev左右)。
大光比下,不是背景過亮就是人臉變黑。
2、控制色溫 調低色溫,給畫面增添一些冷色調,更利於表現冰雪的冷峻感。
在預設的各種白平衡模式中,日光白平衡可以添加少量冷色調,而螢光燈、鎢燈白平衡會大幅添加冷色調。如果覺得兩種模式都不滿意,可以選擇手動調整,酌情降低色溫。
不過,想方設法把天空弄藍的朋友們注意啦,過猶不及。冷色調固然重要,也要考慮畫面的自然感。
畫面的偏暗部,尤其是雪地的陰影處,十分容易出現「過藍」現象,調整的時候千萬要小心。
下邊這張照片,是用鎢燈白平衡拍的,你們覺得好看嗎?覺得不好看的話,調低色溫時請保持克制。
3、逆光拍攝 拍雪景時,逆光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個優勢建立在兩個方面:順光錶現不佳,而逆光錶現良好。順光的特性是,亮度高,陰影少,色彩表現力強。很好很強大,卻不適合雪景。
積雪反射率高,畫面容易過亮;缺少陰影,本來就低對比度的雪景會很平淡無聊;色彩表現力強?雪景有鮮豔色彩嗎?
陰天、雪天的漫射光,效果和順光類似,都缺乏光影效果與層次感,並不適合拍雪景。
相比之下逆光的表現就好得多。豐富的光影效果帶來出眾的層次感,打破了順光下畫面平淡的困局;同時,顆粒狀的雪晶體在逆光下顯得更立體,質感十足。
但是,逆光或側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沒有被雪所覆蓋的其他色調的景物容易因此而容易變成黑色。所以為了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他色調的景物都能夠有層次感,最好選擇柔和的、低角度的光照條件。
還是那句老話,一切以「讓畫面更好看」為出發點。如果陰影很黑很濃密,那就不要讓它的畫面比例過大。
4、拍出雪花 空中飛舞的雪花,也是十分經典,十分受歡迎的雪景主題之一,但怎麼拍好飛揚的飄雪,也是有一定學問的。
選擇快門優先(AV檔)模式,根據拍攝需要調整快門速度。快門速度高於1/60s時,可以將雪花「凝固」在空中,表現為一個個白色小圓點,就像下圖這樣的效果。
而選擇1/60s 到1/15s 的快門速度,雪花會出現定向的流動感,「個頭」和存在感都有所增加,甚至可能變成長條形。
需要注意的是,「空中雪花」這一主題,只適合拍中、小景別,如局部特寫,人像等。
原因很簡單,雪花個頭太小。如果畫面尺度很大,雪花的個體存在感會非常小,拍出來也沒有意義,還不如噪點大。大景別的「飄雪」照片,雪不大的時候根本就看不出正在下雪;即使雪足夠大,看起來也只是一片白,和霧似的。
大景別的飄雪照片,根本看不見雪花。
5、深色背景 要拍出雪的感覺,不代表就一定得拍大片雪地呀!其實,暗背景更能顯出雪的存在,無論對飄雪還是積雪都是如此。
道理很簡單,以一堵白牆為背景,再大的雪你也拍不出來;而穿著黑衣服,落上一點點頭屑,就會非常顯眼。
如下圖所示,在深色背景處飄揚的雪花特別明顯,而在淺色背景處根本看不出有雪花。
想更有雪的感覺?那就選深色背景吧!
深色背景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解決了第二點中提到的,大片白雪反光產生的大光比曝光困難問題。
6、打開閃光燈 閃光燈的用途,可不光是給人臉補光,拍雪景人像的時候嘗試著用用,可能會有意外收穫,夜間雪景人像尤為明顯。
閃光燈照亮飄飛的雪花,同時壓暗背景,使得雪花分外明顯;此外,閃燈還能給人臉提供補光,可謂一舉三得。
7、記得保暖 也許你會說,「誰下雪天出門會不記得保暖啊!」不好意思,說的不是你,是你的器材。過低的溫度會對器材的使用產生影響。
比如說,電池的消耗會大幅增大。據說,20度時還剩一半電的電池,到零下五度的環境裡用不了幾分鐘。在不拍攝時,最好把電池取下來放進口袋,可以有效的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當然,你也可以多準備幾塊電池。
最好在隨身帶上一塊抹布,隨時擦拭落到機身、鏡頭上的雪花——那玩意融化以後可是很濕很濕的,別讓你的鏡頭莫名進水。帶上抹布還能有效地解決一個問題——取景器模糊。和戴眼鏡一樣,取景器在冷天也很容易「起霧」,需要不斷擦拭。
說了那麼多,相信大家大概了解該怎麼拍雪景了。雖然,大部分的地方還沒開始下雪,不過提前了解一下總沒壞處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