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樣的灰是中性灰
為了讓更多有心學習PS的朋友少走彎路,所以開始前,咱們先分析下中性灰修圖手法的原理依據。
首先,咱們要弄明白什麼樣子的灰度才是咱們所講的中性灰。大家應該都清楚圖片是由R、G、B三原色組成,每個顏色滿階都是255階,加上0一共是256階,所以也就有了1600萬色或千萬色的說法(256× 256×256=16777216)。
當R、G、B值都為255時為白色,當R、G、B值都為0時為黑色,因為黑與白只是明度的改變,所以當R、G、B值相等且不是0或255時為灰色。當R、G、B值相等且不是0或255時,均等值越大那麼這個灰色也就越亮,越小也就越暗。那麼,我們這裡所提到的中性灰R、G、B值應該均為128,因為256÷2=128。
但網絡上見到有朋友在自己翻錄的中性灰教程裡介紹說中性灰的R、G、B值都為125, 如果這類朋友的小學算術沒問題的話,肯定就是把R、G、 B的滿值錯解成250了。
二、採用什麼混合模式最好?
接下來再說一下中性灰修圖過程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將中性灰圖層模式修改為柔光。
大家都清楚的一點是,中性灰圖層需要配合柔光圖層模式才好進行圖片的光影與質感修飾,那麼要想更通俗易懂的了解中性灰手法,咱們就必須先理解柔光混合圖層模式的具體作用。在講柔光混合模式之前,咱們先要明白三個概念,即基色、混合色、結果色。
比如咱們在PS裡打開了一張圖片,然後新建或複制一層,亦或者置入了一個新的圖像,那麼,咱們這裡稱下面的背景圖層為基色層,其每個像素的顏色咱們這裡稱之為基色;稱上面的圖層為混合色層,其每個像素的顏色咱們這裡稱之為混合色;修改混合色圖層的混合模式後顯示出的最終效果色,咱們這裡稱之為結果色。
三、柔光模式的特點是什麼?
接下來咱們就介紹下柔光模式的特點,柔光混合模式的效果與發散的聚光燈照在圖像上相似。
該模式根據混合色的明暗來決定圖像的最終效果是變亮還是變暗,繼而改變基色的飽和程度。使用該模式讓顏色變亮或變暗,可產生比疊加模式或強光模式更為精細柔和的效果。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中灰色亮,則圖像變亮,就像被減淡了一樣;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中灰色暗,則圖像變暗,就像被加深了一樣;如果混合色(光源)就是50%中性灰,那麼圖像明亮程度則保持原狀。
用純黑色或純白色繪畫會產生明顯較暗或較亮的區域,但不會產生純黑色或純白色,這是由柔光混合模式在前期設計編程時所依據的計算公式來決定的。
混合色128:結果色=基色+ (2 *混合色– 255) * (Sqrt(基色/255)*255 –基色) / 255。
當然,咱們只需要了解相應圖層模式的特點即可,沒必要去深度研究其計算公式。
四、關於加深減淡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如果混合色(光源)就是50%中性灰,那麼圖像明亮程度則保持原狀。
那麼咱們又為何非要給混合層填充中性灰呢?為什麼不直接用混合模式為柔光的空白層?這是因為填充了中性灰以後,即可用黑白畫筆在中灰層上塗抹以完成圖像效果的加深減淡,也可以直接用減淡加深工具在中性灰圖層上塗抹,以達到異曲同工的減淡加深效果。當然,你如果覺得填充中性灰這一步太麻煩,直接用混合模式為柔光的空白層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樣一來你就只有黑白畫筆一種選擇了,因為空白層是沒有任何像素可供加深減淡的。
由於減淡的英文翻譯是Dodge,加深的英文翻譯是Burn,所以也有人稱這類修圖方法為D&B,網絡上還見到有朋友在自己翻錄的中性灰教程裡介紹說中性灰圖層既可以用柔光,也可以用疊加,這個理解也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柔光混合模式與疊加混合模式有著本質上的顯著差異。
下面咱們就再大致介紹一下疊加圖層混合模式的特點,以解釋為什麼說這類理解的錯誤的:
疊加混合模式的特點是在為底層圖像(基色層)添加顏色的同時,可保持底層圖像的高光和暗調,該模式是將混合色與基色相互疊加,也就是說底層圖像控制著上面的圖層,可以使之變亮或變暗。比50%暗的區域將採用正片疊底模式變暗,比50%亮的區域則採用濾色模式變亮。一般來說,發生變化的都是中間色調,高色和暗色區域基本保持不變。
顏色會被混合,但基色層顏色的高光與陰影部分的亮度細節會被保留。所以說,中性灰修圖法中的中性灰圖層混合模式只能為柔光,而不能是疊加。
可能是因為這些朋友在擦中灰層的時候畫筆力度偏低,所以很難肉眼分辨出疊加與柔光下的差異,從而才有了中灰層既可以用疊加模式,也可以用柔光模式、疊加等於柔光的荒謬歪解。
五、關於雙曲線和明度修圖法
網絡上還見到有朋友介紹說自己發明創造了一種新的修圖手法,叫空白層(柔光混合模式)修圖法,個人覺得這樣的「創造發明」真的是有點穿鑿附會、生拉硬扯了。想必大家多少了解或聽說過雙曲線修圖法,即建立一亮一暗兩個曲線調整層,將蒙版反相為黑色, 然後設置前景色為白色,圖像需要提亮的區域就用畫筆在做了提亮調整的曲線調整層蒙版上輕擦, 圖像需要壓暗的區域就用畫筆在做了壓暗調整的曲線調整層蒙版上輕擦,從而完成光影質感修飾。 雙曲線與中性灰兩種修圖手法利用的都是加深減淡原理,相對來說各有利弊,這裡就不多作說明了。那麼,假如咱們用兩個色階取代雙曲線,咱們就能寡廉鮮恥的說自己發明創造了雙色階修圖法嗎?
也有在網絡上見到一種叫做「明度修圖法」的修圖技巧,也是用上面所述的「空白層修圖法」操作,不同的是這種修圖方法所使用的圖層混合模式是明度模式。個人對這種修圖方法也是不敢苟同。下面咱們再來大致介紹一下明度圖層混合模式的特點,以解釋為什麼說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明度混合模式的特點是可將當前圖像的亮度應用於底層圖像中,並保持底層圖像的色相與飽和度。此模式下所創建的效果與顏色圖層混合模式相反。 因此混合色圖片只能影響圖片的明暗度,不能對基色的顏色產生影響。但請切記,黑、白、灰除外。 明度模式下,純黑色與基色混合得到的仍是純黑色,因為純黑色的明度是最低的;純白色與基色混合得到的仍是純白色,因為純白色的明度是最高的; 不同程度的灰色與基色混合得到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個人猜想,造成這樣錯誤理解的原因,同樣是因為在用明度混合模式修圖時畫筆的整體力度很小,以致修圖者在修圖時肉眼很難覺察到明度改變的同時,色相及飽和度其實也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可能有朋友會說,利用中性灰修圖手法修飾圖片後,明度改變的同時飽和度也發生了改變啊?這是因為柔光混合模式的特點是通過明暗對比度的增加繼而完成飽和度的增加或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灰修圖手法是不會改變基色色相的,從而為後面的顏色統一減輕了負擔。
六、建立明度觀察組
圖片顯「臟」,大致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色相、飽和度、明亮度的不統一,即H、S、B。建立明度觀察組的目的是為了屏蔽顏色對咱們修飾光影時的影響及增加明暗對比以輔助觀察,下面來建立觀察組。
(1)打開圖像,建立一個純黑色調整層,修改圖層模式為顏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屏蔽顏色。
(2)然後就是增加明暗對比了,我習慣用的方式是複制剛剛建立的純黑色調整層,改模式為柔光。
如果覺得明暗對比還不夠強的話,可以修改圖層模式為疊加或者再添加一個曲線調整層, 在曲線調整層裡做提亮高光並壓暗陰影參數調整,同樣,只要達到增加明暗對比的目的就可以。為了方便管理及操作,選中兩個純色及曲線調整層,按快捷鍵Ctrl+G建組並命名為明度觀察組。
學習,切忌死搬硬套,學習的是思路方法及思維方式,這樣才能舉一反三、真正融會貫通。
七、擦拭階段開始
明度觀察組建立完畢,下面咱們就進入到中性灰圖層的擦拭階段的講解。
在觀察組下方新建圖層,填充50%的中性灰,修改圖層混合模式為「柔光」。也可以按快捷鍵Ctrl+Shift+N,在彈出的窗口選擇設置模式為柔光並勾選「填充柔光中性色」。按快捷鍵D將默認前景色設置為黑色、背景色為白色,按快捷鍵X切換前景色與背景色位置。按快捷鍵B選擇畫筆工具,並設置畫筆為柔角筆刷,硬度選擇默認的0度即可。畫筆的大小可以先隨意設置,具體的大小參數要根據具體所修飾的區域大小來隨時調整的。將畫筆的不透明度及流量設置在10-15之間。
流量可以看做不透明度的二級控制,實際繪畫的不透明度是二者的乘積。如果這樣說大家還不能夠簡單明了的理解,那麼解開這個困擾大家很久的問題。如果你喜歡用點的形式使用畫筆,那麼就把不透明度的參數設置小一些,流量參數設置大一些;如果你喜歡用拖的形式使用畫筆,那麼就把不透明度的參數設置大一些,流量參數設置小一些。具體修圖的時候到底是用「點」還是用「拖」的形式去使用,這要根據你所修飾的具體區域來定。
如果你修飾的區域是一個小點或者小線條,那麼肯定用點的形式比較輕鬆方便;如果你修飾的區域是一個面或者說比較大的區域,那麼肯定用拖的形式比較簡潔省事。
所有前期準備工作已就緒,接下來就是耐心的擦拭中灰層了,但只有耐心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擦拭的時候要先處理大光影(圖片自身光影分布),然後才是放大畫布進行細節的具體修飾。自身需要了解面部五官的高低起伏,因為突起的地方即為高光區,凹陷的地方即為陰影區。
當然,這僅僅是在平光狀態下的理解,具體還要結合圖片自身拍攝時的光源方向來做光影分布判斷。咱們今天主要是解析中性灰修圖手法,所以具體的光影及紋理分布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八、顏色混合模式統一法
因為柔光混合模式具有「通過明暗對比度的增加繼而完成基色飽和度的增加或降低」特點,所以,在中性灰修飾完成以後,會出現局部顏色與整體膚色不統一的現象,後面再做膚色統一即可。
明度不統一,我們可以建議明度觀察組配合D&B修圖手法進行修飾,其實色相及飽和度不統一,也可以建立色相觀察組及飽和度觀察組配合具體修飾方法進行統一。但這種方法過於繁瑣,下面咱們就介紹一種相對簡便的色彩統一方法,即「顏色混合模式統一法」。
操作方法很簡單,新建一層空白層,將圖層混合模式修改為顏色,吸取前景色為偏色旁邊的顏色,用柔角畫筆工具在偏色的地方輕輕擦拭直到顏色基本統一即可。這個方法雖然不是十分精確,但對於絕大多數片子來說其實已經夠用了。
下面再介紹下顏色混合模式的特點,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這種顏色統一的方法。顏色混合模式引用基色的明度和混合色的色相與飽和度創建結果色。它能夠使用混合色的飽和度和色相同時進行著色,這樣可以保護圖像的灰色色調(明暗程度),但結果色的顏色(色相飽和度)由混合色決定。顏色模式可以看作是飽和度模式和色相模式的綜合效果,一般用於為圖像添加單色效果。
可能大家會覺得說,明明的說好的中性灰修圖手法解析,為什麼中性灰沒講多少,反而廢話一大推?因為中性灰就是一個加深減淡的工作原理,只要大家掌握好畫筆的力度控制及光影紋理具體分布,勤加練習後就可以輕鬆駕馭D&B修圖手法,從而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光影質感很棒的圖片效果。
咱們這裡雖然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紹中性灰修圖的具體操作(因為它本身也沒有什麼好講的),但用了大量時間去講解中性灰修圖手法錯誤的理解。摒棄了錯誤的理解,不就只剩下正確方法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3529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