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確判斷照片的測光與曝光值否適宜,除了直接觀察相機螢幕上的照片之外,還可以透過曝光直方圖(Histogram),進行更加精準的判別,同時也不會受到相機螢幕誤差影響,還原最真實的照片明暗度。
其實讀懂直方圖並不難,只需掌握一些要領。小編總合了一些關於直方圖是什麼的文章,幫助各位攝友能夠更快了解讀懂直方圖的是什麼。
一、你得知道直方圖統計的是什麼。
圖1、左暗右亮,高多低少
這張圖片告訴我們,直方圖統計的是什麼。橫軸:代表從黑到白的影調;縱軸:代表像素量。也就是說,直方圖統計的是「照片中」不同影調的像素量多少。混淆:初學者容易覺得直方圖越高越亮。出錯地把橫軸理解為照片中左右位置,把縱軸理解為影調亮暗。
▲一般相機的測光原理,是將畫面分割成許多區塊,分別進行測光後加總,最後計算出最為理想的測光值。(圖片來源:petapixel)
圖2、直方圖只統計多少,不統計在哪兒
這張圖片告訴我們,直方圖統計的數據和照片中亮暗的位置無關。高光部分到底是在照片的上半部分,還是在照片的右下角,這個事兒直方圖不關心。所以,當我們旋轉照片90°、180°,亮暗的位置變化了,直方圖沒變化。
混淆:照片左邊亮的時候,初學者容易錯誤地認為直方圖也應該左邊高。
二、你得知道「直方圖+照片」一起看才有意義
圖3、哪張直方圖好?
了解了直方圖統計的數據之後,「單憑藉直方圖就去判斷照片的曝光水平」,這也是初學者進入了一個最常見的誤區。
這就好像是告訴你數據,卻不告訴你數據的來源一樣,那麼數據也會變得毫無意義。例如,130,誰知道是什麼?也許會想到卡車1041的前身呢。如果統計的是pm2.5,那麼130代表著「輕度污染」;如果統計的是血壓,那麼高壓130還算正常、低壓130就血壓就不正常了……
所以,
圖4、永遠不要去評估直方圖的好壞
直方圖和照片一起看才有意義。牢記這一點。
那麼,看直方圖到底要看什麼呢?
圖5、直方圖看的是什麼?
這張圖片告訴我們,不管液晶顯示屏上照片顯示成什麼樣子,看看直方圖就知道:一幅雪景的照片拍成左圖那個樣子,就應該調整曝光重新拍攝。
直方圖不是問題,問題是它是哪張照片的直方圖。如果是夜景照片,那麼右圖中的直方圖可能就告訴我們照片有問題。
通過亮度直方圖,我們可以評估照片的密度、反差以及各個影調部分的層次。但這些指標是否合適,必須結合照片一起看。
▲先忘掉色彩,單純將明暗區分開來,依照從左到右,由暗到亮進行排列。(圖片來源:petapixel)
▲最後的結果會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曝光直方圖的原理。(圖片來源:petapixel)
要在相機螢幕上打開曝光直方圖,可在照片瀏覽或即時預覽模式中,按下Display鍵或info鍵,即可在螢幕上顯示曝光直方圖。一般而言,曝光直方圖以中央為中心點,分別向左與向右延伸,越左邊越暗,越右邊越亮,而在理想的曝光狀況下,直方圖大部份會集中在靠近中央區域,因此我們可以運用曝光直方圖,正確判讀照片的曝光數值是否合宜。
▲多按幾次相機上的Display鍵,就能呼叫出曝光直方圖。(圖片來源:petapixel)
▲曝光直方圖在相機上的顯示,可區別為RGB色彩分布與明暗分布。(圖片來源:petapixel)
▲曝光直方圖的判讀方法,請務必牢記清楚。(圖片來源:petapixel)
▲曝光直方圖的左邊最底表示全黑色,右邊最底則為全白色。(圖片來源:petapixel)
如果照片中的曝光直方圖皆向左移,表示照片可能有曝光不足的問題,反之向右移的話,就會產生曝光過度的現象,無論曝光直方圖過度向左或向右,都會丟失照片中部分細節,這時就要重新調整曝光金三角:光圈、快門與ISO感光度,將曝光直方圖保持在靠中央部分,才是最為安全的情況。
萬一,我們要拍攝特定全黑、全白環境主題,這時曝光直方圖的參考價值會比較低一些,還是得靠觀看實拍照片來進行最後確認。
▲三種不同拍攝數據下的曝光直方圖,可看出曝光直方圖與拍攝照片的關聯性。至此就能明瞭曝光直方圖的判讀方式與實際效果。(圖片來源:petapixel)
本文章所有內容採用網路文章,如有問題請來信告知!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