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攝影技巧
日落是一天之中最美麗的時刻,也是最出好片的拍攝題材。但同時這也是個難度較高的拍攝題材,在實際拍攝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問題。
小編今天就來為您介紹幾個小技巧,幫助您克服日落拍攝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拍出更好的照片。
Uncompahgre Wilderness, San Juan Mountains, Colorado 1.正確曝光
拍日落時,最大的問題是曝光失誤。有的照片太陽部分過曝,變成一片刺眼光團,而有的照片則曝光不足,一片漆黑。
曝光過度(左)和曝光不足(右)的日落照
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照片連合格都算不上。在日落的大光比環境下,如何正確曝光,成了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將相機調到點測光模式,對準畫面中間調進行測光。所謂中間調,就是亮部偏暗處或是暗部偏亮處。
沒有直接被太陽照亮的天空部分,是比較理想的測光點,能最大限度同時兼顧亮部與暗部的細節。
圖中紅點處為建議測光點
經過了上述測光方法,畫面還是過曝或過黑?那可能是因為光比過大,你可以通過幾種手段降低光比。
裝載中灰漸變鏡,或通過搖黑卡的手段,可以有效壓暗亮部,降低光比。
如果缺乏相關器械,你可以等待一段時間,等太陽部分沉下地平線,光照強度降低後再拍。
不要以為太陽落下了就沒有美景,實際上太陽正在穿越地平線,乃至剛完全落下的一段時間,天空的顏色是最為鮮艷的。
太陽將落未落時,黃色調減少,紅橙色調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刻拍照,環境光亮度會變得很低,你需要藉助三腳架,延長曝光時間來保證進光量。
2.拍攝剪影
光比太大,缺乏降低光比的設備和技巧?那不妨換個思路,利用大光比,拍攝剪影吧。
對準天空的最亮處,太陽本身進行點測光,你就會得到完全漆黑的剪影效果。
拍攝剪影時,需要注意畫面整體視覺效果。
畫面中的剪影景物不宜太多太雜,堆疊成一團。漆黑一片的部分太多,怎麼都說不上好看。
漆黑部分太多,畫面不好看
可以通過取景框對畫面進行恰當剪裁,儘量減少地面景物黑色部分所占的畫面比例,畫面效果會好很多。
曝光過度(左)和曝光不足(右)的日落照
並不是說畫面中就不能出現大片剪影,而是要儘量避免出現漆黑一團的無趣部分。
事實上,如果景物本身具有簡明的輪廓和線條美,讓它占據大一些的畫面比例也無妨。
這樣美的剪影,多一些也不礙事
有意思的是,樹木的枝葉作為剪影,在占據大畫面比例時表現效果更好。
小畫面比例下,樹的枝葉擠作一團,呈現出一片黑乎乎的樣子;
而在大畫面比例下,樹木枝葉伸展程度高,枝條、葉片輪廓清晰,看起來要好得多。
所以說,以樹枝為前景拍攝剪影時,放心地把它放大,效果反而會好。
3.選擇鏡頭
拍攝日落時,你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鏡頭,讓太陽在畫面中表現出不同的形態。
選擇廣角鏡,可以拍攝宏大的全景。太陽直接照亮的區域,往往只占畫面的一小部分。
由於太陽比例較小,控制曝光時可以更顧及地面景物,寧願讓太陽本體略微過曝,也不要讓地面景物太黑。
廣角鏡拍日落,太陽輕微過曝並不影響畫面整體
選擇標準鏡頭拍攝日落,太陽在畫面中占據一定的比重,需要妥善安排太陽的構圖位置,兼顧太陽和地面進行曝光。
標準鏡拍攝的日落,太陽能照亮大半個畫面,場景更為細膩而有情調。
標準鏡頭拍日落,畫面充滿暖色調,更有「日落感」
在長焦鏡頭下,太陽會表現得十分大,當仁不讓地成為畫面的絕對主角。
整個畫面都位於太陽的強照射區,光比極大,適合拍攝剪影作品。
長焦拍日落,太陽的「個頭」極大
需要注意的是,用長焦鏡頭拍攝時,不要將鏡頭長時間對準太陽,以免進光量過大,燒毀相機感光元件。
4.試試豎幅
大部分日落的照片都是橫幅,試圖表現出日落場景的宏大感。但如果橫向視野中缺乏有趣的景物,為何不試試豎幅呢?
豎幅雖然缺乏橫向的開闊感,但能給畫面帶來一種高度感,還能非常自然地弱化地面景物在畫面中的存在感。
地面景物不好看時,可以嘗試豎幅構圖
當太陽接近地平線時,豎幅更是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將太陽置於畫面下方,畫面能夠體現出從低空到高空橙紅色、黃色再到藍色的變化,具有日落的真實變化感。
說了這麼多,您應該對如何拍攝日落有了一定認識了吧?找個機會實踐一下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32489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