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拍攝場地,攝影師要面對周圍成百上千的拍攝對象,而且這些對象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都有。只是想一想如何從中實現平衡相稱就會讓人氣餒。所以我們要將其分解成3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
一、利用人物平衡相稱
仔細觀察下圖,雖然乍一看這張照片還不錯,但是這張照片的對稱平衡感並不好。照片右側「人物比重」太大了,而左側明顯不足。
現在再看下圖,我向左移動了幾步,這樣就改善了構圖中人物的分配比例。通過稍許調整我與新娘之間的拍攝角度,可以將所有伴娘安排到畫面構圖的左側,而將新郎和新娘放置在畫面的右側,可以與那些伴娘互相平衡。這樣就得到了一張構圖更加勻稱的照片。
二、利用物體平衡相稱
利用物體實現平衡相稱有很多樂趣,但是也會讓人有一些困惑。其中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決定使用什麼樣的對象。有時這不會是個問題,因為照片裡只有一個對象。比如山坡上有一棵孤零零的樹,那麼就像你以前做過的那樣,將樹放在畫面的一側,而你的拍攝對象放在另一側即可。
但是當面對幾十種不同顏色、大小和形狀的物體時,又該如何進行選擇呢?此刻又怎樣平衡畫面呢?如果用於實現平衡的對像還沒有確定,那麼可以問問自己下面這5個問題。
(1)哪個對像是最大或最突出的?
如果試著將下圖中的新郎移走,很明顯,甘地的畫像就是這個畫面中最突出的對象。因此,我會選擇這幅油畫作為平衡點,甘地的畫像在右側而新郎在放置在左側,這樣就使得這張照片實現了完美的平衡。
(2)哪個對像是最明亮的?
這張照片是我在北京的街道閒逛時拍下的。我注意到有兩位男士坐在小賣舖的前面,但我的視線卻被從小賣舖裡射出來的明亮燈光所吸引,裡面還坐著一位婦女。我使用70-200mm f/2.8的鏡頭將畫面拉近,調整了一下左邊兩位男士和右邊坐在小賣部裡婦女之間的平衡關係。因為燈光亮度的緣故,小賣部本身顯得特別突出,而左邊的這兩位男士剛好實現了平衡畫面的作用。
(3)哪個對象具有最突出的垂直線?
掌握這個技巧需要一點竅門,希望下面的示例能幫助讀者找到一些感覺。在拍攝下圖時,我迅速地掃視一下整個取景器來發現其中的平衡點,也就是鏡子右邊形成的那條垂直線,是我最終所選的平衡點。對象本身的垂直線會成為畫面的分割線。若能善用這些線條保持畫面平衡,那麼拍攝作品會收到良好效果;倘若忽視它們,那麼畫面就會顯得凌亂,分散觀者的注意力。注意,鏡子所形成的垂直線與照片右邊緣是平行的。另外注意鏡子右邊到照片右邊緣的距離與新娘母親到照片左邊緣的距離是差不多的。以上這兩點也是讓照片保持平衡相稱的有用技巧。
(4)哪些對象可以成為圖案裝飾?
雖然日常生活中圖案裝飾隨處可見,但是捕捉到它們並不總是輕而易舉的,這裡我選擇這個示例也是為了展示這一點。下面的示例照片中,右邊的3個人型輪廓構成照片的圖案裝飾。儘管只有3個圖案元素,但仍舊可以構成一個合格的圖案樣式。我一旦將圖案裝飾置於右側,就需要將新娘和新郎置於左側來保持照片的平衡感。
(5)哪個對象具有最強烈的對比?
現在看下面這張照片,如果閉上眼再睜開,你會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那輛紅色的巴塞羅那觀光巴士上。儘管這個照片場景中還有其他許多東西,但是巴士的紅顏色壓過了場景中其他的中性顏色。正是因為巴士具有這種高對比的顏色,所以我將其作為拍攝平衡點。
我讓妻子拍攝了一張照片,其中巴士在右邊,而我在左邊能夠很好地平衡照片。
現在看一下我站在右邊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立刻會感覺照片右側偏重,從本能上就會感覺不舒服。
三、利用空間平衡相稱
空間平衡相稱是拍攝中利用人物或物體平衡照片的一種技巧,可以將其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平衡照片,第二步是注意構圖畫面左右邊緣的空間以及用於平衡的人或物體。
例如,假設畫面中有兩個人一左一右,左邊的人距離畫面左邊緣為5 厘米;右邊的人距離畫面右邊緣也應接近5 厘米為好。兩個邊距不必一模一樣,但應該差不多。為什麼這個距離很重要呢?答案在於事實上照相機的取景器邊緣作為了參照點。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察覺到與這些參照點之間的任何偏差,並藉助這種空間感來調整和保持平衡,因此會非常精準。在按下快門之前需要特別注意一下畫面構圖的空間劃分。
如圖所示,我將婚紗懸掛在場景左邊,將正在化妝的新娘安排在右側來保持畫面的平衡。正如所看到的一樣,婚紗到左邊緣的距離是2.1英寸(5.3 厘米),新娘所坐的椅子到右邊緣的距離是2.2英寸(5.6 厘米)。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兩個距離沒有必要完全一樣,差不多就可以了。
特別提示: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30995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