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攝影門類之一,許多人正是出於對拍攝美好自然風光的渴求才走上了攝影之路。但風光攝影這個門類是典型的易上手,難精通。稍微接觸一段時間攝影的人,都能拍出構圖良好、畫面清晰、曝光正確的風光照,但總感覺照片好像缺少點什麼,沒有打動人心之處。
上圖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張影友提供的新手習照,從構圖取景到曝光對焦,都做的不錯,卻總感覺好像缺了什麼。你有過這種感受嗎?這是每個人都會遇上的,從入門級到專業級的瓶頸。想要突破瓶頸,或許你要開始考慮這3個方面了。
我們拍攝的景物本身要有吸引人的獨特性。太普通的景物,無論你拍攝技術多高超,也很難拍出非常優秀的風光照。對於這個問題你只能多走、多看、多拍,沒有什麼特別的解決辦法,勤快才能出好片。
一棵普通的樹,你再怎麼拍,也只是一棵普通的樹
而有的景物本身確實具有出眾的吸引人的獨特性,但也正因為如此,拍的人太多,觀眾喪失了新鮮感,開始對其熟視無睹。例如黃山的迎客松,本身俱有蒼勁挺拔、亭亭如蓋的優雅姿態和獨特風骨,一直是攝影愛好者們鍾愛的拍攝對象。
但由於關於迎客鬆的作品實在太多,我們現在再看見迎客鬆的照片已經不會有什麼欣賞感,哪怕它拍得再好,也不會讓我們覺得驚艷。
哪怕是你拍得像畫一樣美,別人也只會覺得「技術不錯」
白色的迎客松看著就新奇多了
利用日落日出時特殊的光影效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迎客松日出
還記得序言裡那張比較平凡的新手習作嗎?同樣的場景,稍微變動一下,利用特殊天氣和光影效果,畫面立馬煥然一新。
是不是好看多了?
二、聚焦細節,增加畫面內涵
許多攝影教程中都提過,不要總是想著拍攝全景大風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樣做會喪失對細節的表現力。而細節,往往可以賦予畫面豐富的內涵,表達出獨特的意境。
以「西北地區的胡楊」這個拍攝主題為例,全景的胡楊林風光,美則美矣,平淡無奇。
又如這張,美西國家公園,集中表現裸露岩石表面的縱橫紋理,不僅具有韻律性的視覺美,還體現了一種悠遠歲月的滄桑感。
但如果聚焦一棵枯死的胡楊樹,集中表達其扭曲的枝幹,龜裂的紋路,體現了西北環境的惡劣和胡楊的堅強,畫面極富衝突性和深刻內涵。
三、控制色調影調
畫面的亮度和總體色偏能有力地表達出不同的畫面情緒。結合客觀天氣狀況,選取適合你的畫面影調。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對自然環境的色調變化規律有所認識。
例如,陰雨天氣影調會偏低,適合表達沉悶凝重、憂傷壓抑或神秘的情感。
而在日出的過程中,天空先是以藍為主,之後慢慢變成玫瑰紅色,接著紅色加深變成大紅色,再接下來黃色逐漸增加,亮度提高,變成我們平時看到的日光。
日落則是個逆過程,黃色先慢慢減少,畫面開始變紅,之後紅色慢慢減少,開始變成冷色調。
日落時分的天空顏色變化過程
結合自然條件,為照片添加色偏,是表達畫面主題,豐富畫面情緒和內涵的好辦法。有人說了,為什麼不用後期添加色偏呢?
永遠不要太依賴後期,後期人為添加與環境條件相差太多的色調,畫面很容易出現不自然的異常色塊。
上圖右側是原圖的環境光條件,而左圖是我試圖通過用純後期手段創造冷色調的成果。先調整畫面整體色調,再強行降低紅、黃飽和度,提高藍飽和度。畫面主體是成功變成了冷調,但頂部的天空就變成了這種詭異的綠色,怎麼都消不掉了......大失敗!
自然的光線條件是很複雜的,完全依靠後期處理控制色調,很可能會顧此失彼,出現很不自然的地方,毀掉整個畫面。能在拍照環節解決的問題,就儘量不要留給後期環節,切記切記。後期有風險,PS 需謹慎!
最後為您奉上的這張圖,是一張在攝影界非常有爭議的獲獎風光攝影作品。
攝影師用他高超的後期技術創造了夢幻般的色調和色彩對比,但因此也幾乎被取消了獲獎資格。最終他雖然還是獲獎了,引發的「攝影作品中能容忍多少 PS」這一爭論,一直到現在還經久不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30995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