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攝友不知的JPG影像格式7大弊端!!看完簡直不敢再用JPG....

齊天大聖| 2016-10-12| 檢舉

有很多人覺得影JPG和RAW的成像分別不大,以RAW格式來拍攝圖像,除了需要大量的貯存空間,更加了後期修改的時間與工序,讓部分朋友覺得多此一舉、得不償失。其實在一些極端照明的情況下,或者急促大量拍攝可能夠出現不同照明的情況下,例如拍攝婚宴場合,選擇只拍JPG可能令你追悔莫及!所以還是應該拍RAW+JPG比較可靠安全。

1 JPG記錄的細節不及RAW

可能就是因為RAW檔比較大的原因,令不少人對RAW有所卻步,甚至有人認為RAW要逐一處理才有圖像,於是令人決定只拍攝JPG格式免去麻煩,但一些人在相機設定JPG時,卻隨意選定JPG的設定便開始拍攝。努力拍了半天回來,在機背螢幕看到相片還覺得不錯,但在把相片放大時,便可能發現相片比平常的相片遺失了很多細節。原來,這個問題皆因選錯了JPEG的畫質所致!

其實,大部分相機裡面都有JPG不同畫質的選擇,例如在Nikon機內的「圖像質量」菜單上,選擇設定「精細」、「標準」或「基本」。而在Canon相機中,也可通過「畫質」菜單里提取「精細」或「普通」的JPG素質。

當然,就畫質而言,「精細」屬於最佳。而「標準」和「基本」,我們的建議是,除非你的記憶卡真的快滿了,而你還需要拍大量相片,其餘時候就應該可免則免。選擇拍RAW,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了,RAW屬於相片最原始的數據檔案,一般而言,不會有素質高下之分。雖然選擇影RAW需要更大的貯存容量,但拍攝後就相對安全地保留得最多數據。如嫌RAW需要處理才有圖像,就同時拍RAW及JPEG吧,反正時下的記憶卡年年降價,容量越來越大,切勿吝嗇記憶卡。

買張大容量的記憶卡,就不用怕拍RAW檔占太大儲存空間了。

2 錯誤選擇到較小的圖像尺寸

其實這個也屬相同的問題。原來不同品牌相機都可以把JPG調校多種尺寸進行拍攝,切合不同用家的需要。譬如說,部分用家工作上只需要用到電腦螢幕大小的相片,他們想照片擁有單眼相機的素質,但又不一定打算把相片沖曬出來,那麼他便可能會選擇較小的照片尺寸了。不同相機擁有不同像素,是以它們可調校的大小尺寸可能會有所不同。

Nikon有些相機在機身的「圖像大小」菜單里,可設置3種不同大小的圖像,分別是:大5568 x 3712、中4176 x 2784和小2784 x 1856三種尺寸。而在Canon一些相機「畫質」菜單里,就可選擇5472 x 3648、3648 x 2432、2736 x 1824、1920 x 1280及720 x 480。不同的尺寸的選擇是為了切合用家不同的用途,但如果你不理解這個概念與及自己真正的需要,還是建議用家先選擇最大的尺寸。因為這樣還可以事後你可以把圖片縮小,但選擇了較細的圖像卻無法把尺寸不足的圖像高畫質變大。

▼ 圖像整體:

▼ 最大檔案局部放大:

▼ 選錯最小的相片尺寸,勉強放大時,畫面可能會模糊不清:

3 JPG難以確認版權

部分用家認為拍攝RAW格式的另外一個優點,是保留著原始的RAW檔案可作為照片版權的證據。萬一不幸遇上圖像被盜用,別人能盜取到你網上發表的JPG,但就很難盜用你的RAW原檔,這對確認自己的版本很重要啊!

RAW格式需要打開貯存成JPG才能發布,因此RAW檔不會網上流出,擁有RAW檔較JPG易確認擁有版權。

4 曝光偏差沒得救

攝影始終是一門「光的藝術」,如果我們功力不夠或者拍攝時偶有失手,導致相片的曝光失准,JPG照片便會失去大量數據,用多厲害的修圖軟體也無法「修復失地」,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曝光過度和曝光欠缺的環境。例如在背光拍攝時,很容易會導致主體欠缺曝光,除非用家想特地營造主體輪廓剪影的效果,否則事後嘗試將JPG的暗位調回正常曝光,就會十分困難了。這種情況在照片曝光過度時更為嚴重。喜歡風景拍攝的人相信都會遇過,有時在拍攝高反差景物的時候,天空很容易會曝光過度,而變得一片死白。

用JPG拍到這樣的照片可以直接宣布無救了,因為JPG可以修改的幅度有限,就算把相片過亮的部分透過修圖軟體勉強修正,也會失去很多數據而產生不自然的效果。雖然RAW格式也不是甚麼有求必應的神仙,但現時的數位相機通常有13-14EV的曝光寬容度,至少可以輕易修正+2至-5 EV的曝光,所以在拍攝光線偏差較大的相片時,緊記遠離JPG,拍攝RAW吧!

▼ 如此曝光過度的數碼影像,如果是JPG就難救!

▼ 過曝的JPEG修正的結果,不太理想。

▼ RAW檔案的曝光修正功能比較理想。

5 圖像風格效果無法改變

不少相機在機身都會附置了不同的圖像調控風格,甚至如HDR或其他濾鏡效果,如Canon的Picture Style,或Nikon的Picture Control,就擁有包括:風景、人像、鮮艷、單色等等,讓用家可輕鬆拍攝出不同風格,但如果用家使用JPEG格式來拍攝相片,這些風格便烙印在照片上面,成為一個「永恆的瞬間」,事後如果不滿意,無論你怎麼修改也不能看到相片本身的「原貌」了。

▼ 很漂亮的日落!這個效果固定在JPEG,如想改變就比較難。

例如使用Canon或Nikon的「單色」Picture Style來拍黑白照片,雖然或許你這一刻覺得這種風格十分獨特,但過些日子你如果想令相片重新添上色彩,無論你在後期製作的時候為相片加上幾多飽和度,相片一樣是不為所動。因此,奉勸大家就算此刻特別鍾情某種色調,也建議用家在拍攝過後,把相片傳了進電腦「留了底」才再作後期加工,把照片的色彩調到你想要的風格。因為JPEG相片的對比、飽和、色彩和銳利度等,一旦修改變便難以完好無缺的變會原狀。

如用家死心不息,既想預先透過Picture Style拍到某種風格,又想保留RAW「底片」呢?就可以透過選擇RAW+JPEG來拍攝相片,用Picture Style改變JPEG的風格,同時保留原始的數據。

▼ 不同的後期製作或相片風格會烙印在JPEG之上,事後難以調整回「原貌」。

6 色溫難以修改

白平衡可以說是JPEG格式其中一個最大的弱點,如果陰天時把白平衡設定為日光還可能有救,但如果在白光管用了鎢絲燈設定來拍攝JPG,一旦不小心調錯了白平衡設定,或在一些光源比較複雜、色溫顏色變化的地方,便很容易出事。例如,站在玻璃窗旁邊拍攝人像,室內的燈光夾雜著室外的日光,膚色便會有違自然地顯得又藍又黃。要知道,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不可能每次都準確,而內置的場景設定又不可能適合所有的環境,如果以JPG格式來拍攝一旦有什麼差池,古怪的色調將不可更改。

但如使用RAW格式拍攝則有所不同。因為RAW格式不受相機白平衡設定的影響,保留了圖像原來的色光信息,後期處理相片時可處理的幅度將會更大。我們都明白,一張相片的色溫往往可以影響整體的觀感與氣氛,因此,要光線複雜的地方要拍到好的相片,選擇後制空間更大的RAW檔案就比JPG靈活了。

▼ 大部份人會採用自動白平衡,希望WB效果得以平衡,但其實拍RAW是不受WB設定影響,處理時可以大幅度修改。

7 JPEG重覆修改畫質惡劣

其實要數JPG最大的不是,其實它的壓縮度破壞了相片。注意JPG和RAW大小上的差別,便知道JPG檔案因大幅度壓縮,當中損失了大量圖像細節。好像上述所說有關JPG和圖像風格調控的問題那樣,無論預先在相機里把JPG加上飽和銳利等等不同風格,還是在後期製作的時候調整相片,JPG格式的相片一經修改儲存後,便無法回復先前的模樣。每次修改,JPG也會一點一點的消失原有的信息。

這是為什麼需要後期製作的用家在拍攝時都會舍JPG取RAW,因為RAW檔案屬於原始的格式,也即是說無論你修改幾多次之後,它們仍然會保留相片所有的信息。我們喜愛的攝影風格和後期製作手法都會隨著年月轉變,當時情迷滄桑強烈感覺的你也許在數年之後會愛上柔和自然也說不定,如拍攝了JPG修改儲存後你的相片只得一個可能性,但用RAW來拍攝,將來你可隨著你喜好和風格隨時更改你從前的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988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