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低角度拍攝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項。
1、相機擺放
蹲下或趴下,手持拍攝,已經能滿足大部分情況下的拍攝需求。
當然,你也可以擺出一些比較小清新的姿勢,像下圖這樣,很是拉風。
需要再低一些?你可以直接把相機放在地上。需要仰拍?調整好仰角,墊個小東西就行。
在有的特殊情況下,上述兩種方法可能並不適用。
比如地面潮濕泥濘、崎嶇不平,沒有平整之處放相機;或是需要低角度拍攝夜景、車軌長曝等不能手持完成的項目,不能趴下手持。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嘗試把三腳架的雲台倒接。
使用這一方法要求三腳架雲台具有較高的承載力和鎖緊力,否則你的相機會「點頭」或者乾脆掉下來。
或者,你也可以購買低角度拍攝專用的桌面三腳架。
桌面三腳架和普通三腳架構造完全一樣,只是非常「短腿」,常用於拍攝微距、景物,是低角度拍攝的神器。
桌面三腳架
上圖的那位,在桌面三腳架中的已經算是「巨人」了,桌面三腳架還有更小的迷你型。
迷你桌面三腳架
有適合崎嶇不平地形使用的「軟腳」型。
當然,這一型號三腳架沒法使用過大的鏡頭,放個大炮它八成扛不住。
不想買桌面三腳架,您也可以湊合,用各種工具自己 DIY,像以下兩位大神一樣。
2、取景問題
新款一些的相機,都會具備可翻轉的 LCD 屏,拍攝時往上一翻就行。
有的相機型號不具備可翻轉 LCD 屏,卻發展了可翻轉取景器。
有的相機沒有可翻轉 LCD 屏,也沒有可翻轉取景器,卻發展出了配套的外掛裝置:外接取景器。
外接取景器一般和機型或品牌配套,需要另外購買,且價格一般不低。如果不是專業需要,或經常要低角度拍攝,不建議購買。
如果你的相機沒有可翻轉 LCD 屏,沒有可翻轉取景器,又不值當購買外接取景器,那你就得學會「忘記取景器」,提高盲拍水平。
先拍好一張,把相機拿起來,大致看看構圖,思考一下怎麼調整拍攝角度,再放下去盲拍一張,拿起來再調整。
這樣倒是非常鍛鍊你的盲拍與畫面掌控能力,或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怎麼樣?這個安慰人的理由找得好不好?
3、用廣角鏡頭
低角度拍攝一般都會搭配廣角鏡頭使用。
理由是十分簡單,低角度拍攝本身就存在視野受限和調整角度不便的問題,使用中長焦鏡頭在構圖上會有諸多難題。
而廣角鏡頭視野比較廣,畫面更大,可以通過後期裁剪來優化構圖,或調整畫面水平。
廣角拍攝,畫面經得起後期裁剪
此外,利用廣角鏡頭的特性,還能放大、突出前景景物。
手動對焦前景,用大光圈營造淺景深,一張很帶感的照片就出來了。
4、儘量保持水平
如果你的畫面中存在地平線,你還是需要讓畫面儘量保持水平。
有的相機自帶電子水平儀,開啟後調整機身處於水平位置,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綠線,否則還要繼續調整。

如果沒有電子水平儀,無法做到精確水平,也可以留到後期環節進行處理。
用後期軟體處理畫面傾斜的方法,參考《3個簡單小方法,徹底杜絕畫面傾斜》。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後期環節的處理,在前期拍攝環節也應當儘量減小畫面傾斜角。越大的傾斜角,意味著越多畫面的損失。
我們以這張照片為例。
照片經過地平線角度修正後,進行最大裁剪,保留儘可能多的部分。
如下圖所示,旋轉地平線至水平後,能夠保留、使用的畫面為紅框中的部分,紅框外的畫面全都浪費掉了。
顯而易見,傾斜角度越大,畫面被浪費的部分越多,畫質損失越大。所以,前期工作中還是儘量讓機身接近水平吧。
另一種更便捷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拍地平線,玩仰拍吧;或者大光圈,虛化遠方地平線,降低傾斜所帶來的畫面不自然感。
如下圖,地平線雖然略微傾斜,但由於極度虛化,給畫面帶來的影響並不大。
5、控制曝光
在低角度仰拍,以天空作為背景時,需要考慮曝光的問題。
光照很強時,你需要考慮用降低光比;缺乏降低光比的相關器材設備時,你必須接受大光比,結合畫面需求進行取捨,調整曝光。
例如,如果你的照片要突出漂亮的藍天和雲彩,可以考慮降低曝光補償,前景黑一些也沒關係;如果要突出的是漂亮的前景景物,那就讓天空略微過曝,
要突出花,天空略微過曝也沒有關係
以上就是今天要為您講述的全部內容,希望攝友們能謹記這低角度拍攝的5大事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952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