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下個月,義大利都靈將展出由十餘名女戰地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全都是在全球最危險的幾個戰爭衝突地區拍攝的。圖為法國女攝影記者卡米耶-勒帕熱(Camille Lepage)。2014年5月,勒帕熱在中非共和國拍攝期間被殺害,年僅26歲。(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騰訊新聞國際頻道微信公眾號「糖醋國際」。)
勒帕熱生於法國昂熱,2012年從新聞專業畢業後即前往非洲拍攝報道,生前主要在中非共和國工作,也會在南蘇丹拍攝題材。她曾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就是想要生活在沒有人去的地方,關於中非共和國的報道,她說:「我要讓觀者感受那些人們所經歷的一切,我要讓人們能夠體察到他們作為人的存在,而不是將之看作一小撮在黑暗大陸上經歷戰亂的非洲人。」圖為勒帕熱在蘇丹卡烏達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夫妻兩手牽手走在被戰火夷為平地
安娜貝爾-凡登伯格(Annabell Van den Berghe),居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能說流利的阿拉伯語,工作區域主要在伊拉克。她透露:「這份工作最大的困難是男同事不會尊重我,總是把我當做他們所占有的一件物品,認為他們有權利決定我該做什麼,甚至會對我提過分的要求。」
凡登伯格在工作中也遇到其他困難。有次她採訪「敘利亞征戰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組織的一名聖戰者,儘管雙方沒有語言障礙,但是聖戰者拒絕與女人直接交談,要求一名男翻譯到場,將女人的話「翻譯」給他聽。圖為凡登伯格在敘利亞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名騎著摩托車的男性停在燃燒的油桶旁。
勞瑞瑟-蓋愛(Laurece Geai),她是一名居住在巴黎的法國攝影師。蓋愛也承認,相比男攝影師,女攝影師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才能獲得人們的承認,而且女戰地攝影記者由於性別問題,在前線中面臨的危險會更大。
圖為蓋愛於2014年在中非共和國班巴里拍攝的一張照片,展示了一名塞雷卡聯盟士兵在大本營休息,旁邊立著多把步槍。
圖為卡布辛-格拉尼-德菲爾(Capucine Granier Deferre),她也是一名法國攝影記者。
圖為德菲爾於2015年在烏克蘭拍攝的一張照片,展示了親俄武裝在補充供給。
圖為瑪蒂爾德-加托尼(Matilde Gattoni),她居住在義大利米蘭,擁有法國、義大利雙重國籍。
圖為加托尼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這位來自敘利亞Al-Zahraa的35歲難民逃往黎巴嫩。
圖為在非洲叢林採集素材的黛安娜-昃訥比-阿恆達維(Diana Zeyneb Alhindawi),今年37歲,是一位居住在布魯克林的攝影師,擁有羅馬尼亞和伊拉克血統。
圖為阿恆達維於2015年在南蘇丹Bahr el Ghazai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這名婦女罹患瘧疾,被親屬抬走。
圖為雪莉-基托森(Shelly Kittleson),一名美國攝影記者。
圖為基托森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這位婦女來自敘利亞戴爾澤爾市,她向基托森展示了她那在戰鬥中被殺的兒子。
圖為居住在肯亞的自由攝影記者美申(Maysun),具有西班牙和巴基斯坦雙重國籍。在工作中,她從不使用她的姓氏。
圖為美申於2012年在埃及塞得港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這位痛哭流涕的母親經歷了兒子被埃及軍隊殺害的慘痛經歷。
圖為義大利攝影記者安德烈亞-瑞斯泰克(Andreja Restek)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阿勒頗逃生。
瑞斯泰克是APR新聞網站的創始人,工作的核心區域在阿勒波市。
圖為瑞斯泰克在阿勒波拍攝的一張照片,展示了在狹窄的街道開展的城市射擊戰爭。
圖為英國攝影記者艾莉森-巴斯克維爾(Alison Baskerville),她也是英國皇家空軍退伍軍人。
圖為巴斯克維爾於2011年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拍攝的一張照片,抓拍了英國軍隊的准下士傑米-索恩(Jamie Thorne)戰後小憩的一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737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