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追求「準確曝光」,有時輕微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反而會讓照片更加有吸引力。有些攝影人會追求「準確曝光」,認為每個畫面都應該有一個最準確、最佳的曝光值,不斷鑽研如何達致準確測光。其實攝影並沒有「絕對準確曝光」這一回事,一張相片稍為曝光過度,看起來更明亮,更賞心悅目,同樣的圖像,如果稍為曝光不足,則色彩飽和度更高,層次更多。
除此之外,也有攝影人追求拍到與肉眼所見相同的效果,但由於感光元件的特性與人眼不同,不能做到一模一樣,所以最後只要照片的視覺效果美觀,就是適合的曝光了。
刻意減光有必要
以這張照片為例,以燈塔作主體,剪影的主體明顯是曝光不足,但這是另一種表達手法。如果相機以畫面中的燈塔部份進行測光,會拍出上圖的效果,可以清楚見到燈塔。
但是如果攝影人故意令相片拍成下圖的樣子,曝光不足,燈塔只剩下黑色剪影,而照片一樣有值得觀賞的價值,所以相片曝光其實只需按攝影人要求,合乎心意就好了。
變換測光位置
拍攝日落,很多人以為只要清晰拍到日落中的太陽就夠了,但這樣的話,畫面往往不一定好看,雖然說日落攝影是以日落為主,但精彩的 作品往往將太陽作為畫面一部分,甚至將周圍的景色作為主角,將太陽作為襯托。
拍攝日落很注重雲彩和色調的表現,鮮豔的色彩可以增添畫面味道,讓整張作品都很吸引。拍攝金黃的日落時,當測光位置不同,效果也會不一樣,如向最亮的太陽測光,整體會變暗,色調最深,如向暗處測量則會變亮,色調便不足。
以太陽作重點測光:曝光偏暗
以天空作重點測光:曝光較正常
以暗位作重點測光:曝光偏高
活用相機的測光
其實,曝光並沒有絕對的準確,具體的曝光情況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分析。相機同時擁有不同的測光系統,再加上不同的曝光控制工具,目的就是讓攝影師自由地操控曝光。一張照片的畫面中常會有不同反光度的事物,所以用相機內置的反射式測光系統拍攝時,對著不同位置的事物測光,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攝影人有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測光模式,配合不同的畫面。懂得駕馭相機的測光系統,就可以大大減少自動曝光出錯的機會,而現時最常見的測光模式有3種,包括多區域測光、中央偏重測光和重點測光。區域測光:相機未必最準 這是一種複雜的測光模式,在不同品牌相機上有不同叫法,例如「多區權衡測光」(Evaluative)、「矩陣測光」(Matrix)、「多區分割測光」(Multi-segment)等等。
其實大致上都是把畫面分割為多個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區域,相機會獨立為每個區域進行測量,然後作出分析及評價,用電腦計算出整個畫面所需要的曝光量。
雖然相機廠商沒有公開相機計算曝光量的詳細過程,但一般是依賴儲存在相機內的龐大資料庫,那是記錄了大量實際拍攝照片的圖像光暗分布數據,以這些數據和測光得出的畫面光暗分布資料作比較,從而估量正在拍攝什麼樣的畫面,再連同鏡頭焦距、對焦距離一同作出分析,得出相機認為最適合的曝光數值。
多區域測光模式是基於大量的數據作為後盾,在大部份情況下都可以提供準確的曝光結果,但是世事無絕對,畫面中光暗的分布變幻莫測,在復雜的照明環境中更加容易令相機的評價出錯。除此之外,所有測光所得的數據分析,攝影人都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是把整個測光過程交給相機全權控制,對於要求完全無錯誤的重要情況下,有一定的危險。
這照片曝光準確嗎?可以說準也可以說不准,相機計算的結果只能作為評估參考。
中央重點測光:要靠攝影師補償
這個模式就是測光位置優先考慮在畫面的中央,簡單來說,就是測光的時候畫面中越靠近正中央的位置比重越大,越靠近邊緣的位置比重就越小。畫面正中央的細小部份,可以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70-80%,而其餘地方就隨著遠離中央而減少比重。
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很「古老」的測光方式。
在最早期的TTL測光方法中,主要是整個畫面的平均測光(Average Metering)和之後出現的局部測光(Partial Metering),所以有些相機亦稱之為偏重中央平均測光(Center weighted average metering),但是相機設計師慢慢了解把畫面作平均測光並不切合實際的情況,正常攝影師是把主體放在接近中央的位置,畫面外圍則是背景,問題在於背景的光度通常都與主體的光度有明顯差別,例如天空背景的光度就通常都比主體明亮,把這部份的測光數據作平均處理,會造成照片曝光不足。
中央偏重測光適合大部份的景物,因為拍攝時,尤其是日常生活快拍,或者是人像拍攝,主體通常都會被安排在接近中央,正好是在測光系統測量的位置,測光系統較少受到其他區域的影響,又不至於完全忽略不計。這種測光模式讓攝影人有一定的控制權,同時亦易於初學者上手。
以這幅照片為例,中央偏重中央平均測光的「正常」曝光如此。
畫面中藥對準暗部測光,再重新構圖拍攝,曝光效果就會改變了。
點測光:變數太大
這常被稱為"點測光"或"重點測光(Spot Metering)"的模式可讓攝影師有較多控制權,使用時相機只會對畫面中一個較細的部份進行測光,傳統上點測光通常都是測量畫面正中央的部份,一般點測光的測光範圍大約只佔畫面面積的1-4%,愈高級的相機便愈精細。假如畫面中有不同光暗的景物組成,如果用較為平均的測光方法,或只能得出一個大約的測量結果,如測量的範圍只是相當局部、狹窄的範圍,就可以為畫面中某個最重要的位置的光度作針對性的測量。
不少專業攝影師都喜歡使用點測光,於是有人就以為點測光較準確,較專業,其實點測光只是讓攝影人更有針對性的測量,如果攝影人不明白當中的原理,使用點測光時,不理會測光的指向,就極可能會以不適當位置的光度作曝光的依據,就會出現曝光不理想的情況。其實專業攝影師使用點測光,是想獲得更大的曝光自主權,或是以小型灰卡輔助測光時不受旁邊的事物影響,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作基礎,很容易運用不當。
點測光較為適合用於可以慢慢拍攝的題材,例如在戶外拍攝風景,又或在影樓拍攝靜物、擺布人像等,攝影人可以對畫面作詳細了解才決定測光位置。除此之外,在一些背光、高反差的環境之下,點測光亦能夠作針對性測量,確保曝光是基於主體的光度,而不會被其他位置的光度所影響。
使用點測光對準咖啡杯,測光能夠活得比較理想的曝光。
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在明暗對比比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曝光錯誤。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