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攝友拍人像就『要使用大光圈』~??看來這些攝影金句還真是騙了不少人啊。。。(看完這8則分析,肯定您也躺槍了)

其實攝影圈何嘗不是。原本就沒有什麼金律,只是流傳久廣,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就認為是對的。(小時候就被騙過,課本說月球上能看到長城,說兔子喜歡吃胡蘿蔔,完全就是瞎扯淡)別不信。

TOP1

先對焦後構圖

很多攝影新手在學攝影過程中,或許聽過這樣的建議:先對焦,再構圖。理由很簡單,取景器的中心點對焦效果最好,半按快門,鎖定對焦,然後移動鏡頭,將主體可以隨意地安排在照片的任何位置並且保證焦點是在主體上,按下快門。

其實這個習慣小編也是保持了多年,還不是當初相機的對焦系統的確不夠先進,比如佳能無敵兔,的確只有一個中央十字對焦。在某些型號的佳能單反說明書上,也有這樣的建議。

究竟可以不可以這樣做?當然可以,但這是過去因為機身對焦性能有限,才不得已做出的妥協,非常容易跑焦,特別是拍人像使用超大光圈。如今的單眼相機,就連佳能760D這個級別的都是19點全十字對焦系統,而尼康新推出的D500,更是配備了153點對焦系統,如此密集的對焦點覆蓋,對於連續對焦來說,能夠確保物體在對焦點覆蓋區域內100%被一個或者以上對焦點覆蓋並且連續追焦,先對焦後構圖顯然變得沒有意義了。

另外,很多人用了好幾年單反,都不知道對焦點是可以移動的……

TOP2

荒謬的斐波那契螺旋線構圖法

在攝影構圖中,常常用到的構圖法則 "三分法",即黃金分割,四條線的四個交點就叫黃金分割點。在拍攝時,把畫面的主體放在黃金分割點或是黃金分割線上,這樣更符合人的審美習慣,以達到突出主體並讓畫面更協調的目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冒出來一個斐波那契螺旋線構圖法,據說是由萊昂納多·斐波納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發現。

請問,那個時候有相機嗎?難道藝術大師畫畫的時候,要先用尺子量一下尺寸,然後再下筆嗎?完全就是扯淡,不管畫面和黃金螺旋有沒有關係,把黃金螺旋放上去看,就形成了一種構圖法,聽起來高大上,實則忽悠。

第一次看這樣的構圖,感覺非常的佩服攝影師的精妙構圖,可越想越不對。攝影師是怎麼精妙計算的?對瞬間就能做到如此精妙?

在小編看來,玩攝影不是解數學題,真心沒有必要背那麼多口訣,其實也沒幾條能記住。有文字在螢幕上看,似乎有用,但實際拍攝中更多靠經驗,有句話叫:「無招勝有招」。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面對大作,不應多想如何布光、參數是什麼、構圖用什麼技巧,首當其衝是這個畫面的內容給你怎樣的衝擊或感動,其他都是浮雲。

另外現在單反一般都在2000萬像素以上了,前期構圖不好,後期還有很大的裁剪空間,這時再考慮什麼黃金分隔也是可以彌補的。

TOP3

光圈F8下無狗頭

"光圈F8下無狗頭"是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根據是來自鏡頭的MTF曲線。的確,絕大部分鏡頭從MTF曲線來看,的確光圈在F8的時候要好於全開,收小光圈後,畫質能不能超越牛頭,那絕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MTF曲線只能判讀鏡頭的反差和解析度特性,無法判別諸如抗眩光、畸變等特性,所以從一條單薄的MTF曲線就試圖為狗頭平反,那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此外,你花大價錢買大光圈鏡頭,不就是為了用大光圈爽嗎?

小編還要科普的是,不要將不同焦距端、不同檔次、不同規格以及定焦和變焦等不同鏡頭做比較,因為它們的特性受設計規格、光學特性、像差以及成本、用料的影響很大,不具有可比性,只有同檔次、同規格的鏡頭才具有比較意義。

TOP4

拍人就要大光圈

大光圈是在人像攝影界的一種不良風氣,也是糖水片標準。虛化愛好者永遠都只沉迷於薄如紙的景深,卻不管拍攝目的到底是為了表現什麼。只關心光圈葉片多不多,出來光斑圓不圓,背景柔不柔,有沒有奶油感,空氣感是不是切割了。如果追求這樣的效果,真心不要去出外景,攝影棚內拍拍算了。

一組人像照片,頻繁使用大光圈是一件讓人非常反感的事情,而且景深太淺,極為容易跑焦,不信的話,你自己放大看看。在光線允許的情況下,收幾擋光圈不會讓你的牛頭失色。牢記,大光圈不僅僅是猛藥,也是毒藥。

TOP5

拍風光用廣角

很多攝影愛好者出門採風,總是習慣性的把廣角鏡頭帶上,把長焦鏡頭留在家裡,為的是減負,自以為這樣做非常聰明,其實這樣會錯過很多經典畫面。廣角有進光量大、景深大、角度廣等優點,但納入元素多,圖片要有美感就必須要把各個元素合理分配在畫面中的各個位置,控制起來較難,功力不濟者常有捉襟見肘之感。

在旅行中你會發現,原來長焦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長焦包含的信息量沒有廣角那麼大,更像是在做減法,容易構圖,且長焦鏡頭拍出的畫面有壓縮感,很明顯的誇大遠景,壓縮景深,遠景和近景緊緊貼在畫面,少了廣角鏡頭帶來的那種縱深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霞浦拍灘塗,去壩上拍草原。

攝影師和畫家的區別是,作畫是從一個空白的畫面開始,然後決定把一些東西加進畫面內,來表達自己的意念。攝影師是在現有的景物中去掉不相關的內容,使之反映本質。好的照片往往是特寫的、局部的,這樣的留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帶動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623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