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高階技巧讓你成為一個真正的街頭攝影師

街頭紀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掃街」,是一種非常即興的拍攝手法,講求畫面的真實性以及對日常生活動人瞬間的敏感捕捉。

為什麼我們要掃街呢?因為它是最容易的攝影,不需要跋山涉水,也不需要模特的刻意配合,拿著相機走在自己每天往返的街道就可以開始創作了;但它同時又是最難的攝影,街道的千變萬化、人來人往,如何在這樣的時間流中發現那一個決定性瞬間,將畫面元素通過構圖精妙的組合起來,這是對攝影師的一大考驗。

諸如安德烈·柯特茲、威廉·克萊因、薇薇安·邁爾、比爾·坎寧漢這些名垂青史的攝影大師們都是以街拍聞名的,下面我們就將給出10個街拍進階技巧,希望能夠幫助你踏入街拍的大門!與大師們一同感受在街頭流動的攝影之魂。

一、營造劇場感

無論是某個街角還是餐廳的某個角落,都是一個小型的街頭劇場,人的行為表現都可以視作即興的表演。不要對這些平凡的行為司空見慣,這樣的話就會失去對畫面的敏感。人在不知覺中流露的自然神態,再藉助「劇場環境」的襯托,很容易構成一幅有故事性和衝擊力的畫面。

許多喜歡街拍的攝影愛好者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腦海無時無刻被「決定性瞬間」所佔據,所以針對某個場景只會拍1張的照片,以為這才是抓住關鍵瞬間。其實「決定性瞬間」並不是要你等待某一個特別瞬間的到來才按下快門,而是在無數個瞬間中找到最關鍵那個,你看到許多大師的名作,其實都是從好幾十張類似的照片中篩選出來的。

二、放低機位

眼平取景是最常用的視角,但用多了會發現這是一個單調乏味的角度。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薇薇安·邁爾,她使用的是一台祿來的雙反相機,這種相機的取景方式是腰平取景,恰好是因為這一點,使她的拍攝角度都比較低,讓生活中的普通人在鏡頭中如雕塑般偉岸。

看完她的照片再看其他人的作品,區別非常明顯。取景角度的變化帶來的差異往往超乎你的想像。

三、學會突襲

街頭攝影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來無影去無蹤,拍攝在一瞬間就能完成,所以突襲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拍攝方式。

一般的街頭攝影可能都是使用中距離觀察周圍環境,等待有趣事件的發生然後拍攝,屬於一種比較被動的拍攝方式,現在試著用「相機」在近距離主動進攻,突襲被攝者沒有防備的那一刻,或許能抓出平常看不到的獨特畫面。

四、引導你的被攝對象

在街拍這種自由度很高的創作方式中,只要更夠很好地表現你的主題,什麼方法都可以多多嘗試。

試著與陌生人交談,聽聽他們的故事,告訴他們你想創作出怎樣的照片,甚至可以用語言去引導他們拍攝,當然這裡就有一個「度」需要把握,因為它涉及了紀實攝影的一個禁忌——擺拍,很難說擺拍是好還是不好,但擺拍兩個字的存在就會降低事件的真實性。

與被攝者輕鬆愉快的聊天,加以適當的引導,而非帶有目的性的指導要求,這是區分引導和擺拍的關鍵,號稱「街頭導演」的著名紀實攝影師威廉·克萊因在拍攝那張「拿槍的孩子」時,就和孩子說「看過來」!

五、使用閃光燈

這是一個有難度的技巧,為什麼難呢?因為並非所有人都用得好閃光燈,更別說拿著閃光燈醉著陌生人了。眾所周知,室外拍攝最好的時間段是日出和日落,陽光最溫柔的時候。但是呢,一天有24小時,街道的生命每時每刻都在流淌,特別是夜幕降臨之後,街道在夜晚中會展現出別樣的生機。因為光線條件而錯失這些良機,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如果你已經具有一定的街拍基礎,想要尋求風格上的突破,那就嘗試使用閃光燈拍攝吧,它將會將你之前被動的觀察變為侵略式的拍照,而且,不僅僅是夜晚,白天也都可以使用閃光燈喔。參看一下馬格南大師Bruce Gilden的「強姦式」閃光燈用法:

六、眼神接觸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放在街拍尤為重要。通常街拍的對像都是隨機的陌生人,而在短時間了解這個陌生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抓住他/她的眼神。

孟子曾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大意即是,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只有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善惡真偽。同理,攝影也再沒有比拍攝眼睛更好的表現手法了。

當然,這也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方法,許多街拍新手都很怕尷尬,只要拍攝被人發現了就會不好意思,更別說眼神接觸。這一點是攝影師主動克服的,一旦鼓起勇氣,敢於直面拍攝,一定就能獲得一張充滿情緒與故事的照片。

七、學會等待

這是一個不算新穎但是非常經典的方法,到如今依然實用。我們在街頭照片中看到的許多巧合,其實那並不是真正的巧合,更多時候是等待的結果。

當你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背景或是光影構圖很完美的地點,偏偏就缺少了一個可以畫龍點睛的人。這個時候,就可以採取這種「釣魚技巧」,等待行人或車輛通過,在理想的位置按下快門。一張看似巧合的照片就誕生了,通常極具戲劇衝擊力。記住,耐心也是技術的一部分!

八、豐富層次

大師和新手的作品的差距往往就在對於畫面元素的把握,縱使我們能拍出一些構圖正確的作品,但構圖正確並不代表照片優秀,太直接的構圖會讓畫面顯得單調,初看還不錯但是看久了就乏味了。

所以我們在街頭拍攝的時候要好好考慮這一點,不僅要觀察拍攝的主體,也要看看周圍的環境有沒有其它的元素可以被收納進畫面,來協助畫面表達。這也是我不建議大家使用長焦街拍的原因,長焦鏡頭的特點就是壓縮感嚴重、景深更淺而且視角更窄,這樣的鏡頭很難體現出街頭的層次感。

馬格南攝影師Alex Webb的作品就是非常好地案例,他熱衷於復雜的構圖是因為這個世界本來的複雜性,面對複雜而難以回答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

九、使用負空間

這個負空間的概念類似於留白,虛實結合能夠讓你的照片充滿呼吸感。這裡的「虛」並非指虛化,而是指剝去不必要的畫面元素,留下純色的想像空間。這一點在亞洲的街頭紀實攝影師上比較常見,因為歐美的街頭攝影師風格都比較直白,拍什麼就是什麼,而亞洲的街頭攝影則充滿更多抽象性,或者說禪意。

無論是連取景器都不看的森山大道,還是將光影畫意運用到極致的何藩,都有經常運用到負空間的技巧。不僅可以突出想表現的主題,還能留下許多想像的空間。

十、減曝光補償

這是一個非常討巧的小辦法,因為相機的自動曝光是以18°灰為標準,當你拍攝雪地這類很亮的景物,畫面反而會變得灰濛蒙的,需要加曝光補償才能還原雪地本身的潔白;而拍攝室內或是其它弱光環境下的場景,得到畫面會比實際場景更亮,所以需要減曝光補償。簡單的來說,由於相機自動曝光的局限性,我們要使用「白加黑減、亮加暗減」的補償原則來還原真實的畫面。

而街拍使用的減曝光補償就是為了降低畫面的亮度、獲得更豐富的暗部,讓畫面變得更加深刻,所以說,這是一個比較討巧的方法,簡單設置一下相機就可以做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351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