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時,大家常常會用上濾鏡,以創造不同的畫面效果,滿足不同的拍攝目的。
但濾鏡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要結合一定的使用技巧,才能正確發揮其效能,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對畫面產生一些不利的效果。
本文將提到的這3種常見濾鏡,就屬於「用不好就會出問題」類型。小編將為您講述這3種濾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和正確使用方法。

1偏振鏡
偏振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類濾鏡,能過濾散射光,起到使畫面顏色更鮮艷和消除非金屬表面反光的效果。
拍風光時,我們常用偏振鏡來增強天空藍色的飽和度,並使雲層更立體,畫面對比度更高。
側光光位拍攝,最能發揮偏振鏡「使顏色更鮮艷」的效果,因為側光光位下散射光最多,而順光與逆光光位散射光較少。

側光光位下使用偏振鏡,天空最藍,顏色最鮮艷
那麼,是否在90°正側光下,偏振鏡的使用效果最好呢?看情況。
散射光也並非一無是處,有的景物,如樹木的枝葉,保留一定量的散射光,有助於體現其細節與層次感。
當畫面中存在大量樹木時,90°正側光下使用偏振鏡拍攝,完全消除了散射光,畫面反而顯得很平,缺乏立體感。

90°正側光下,樹葉缺乏細節和立體感
當畫面中存在大量樹木枝葉時,不要在90°正側光下用偏振鏡,最好調整到60°-80°側光位置,保留部分散射光,效果反而更好。

70°側光下,枝葉顯得更為立體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拍風光時愛用廣角鏡,但廣角鏡搭配偏振鏡使用,可能導致畫面光線分布不均勻,出現暗角。
使用超廣角鏡時,暗角會更多。

廣角鏡頭+偏振鏡,畫面出現暗角
偏振鏡的另一個作用是在拍攝水面倒影或隔著玻璃拍攝時,消除反光。
在應用偏振鏡「消除反光」這一特性時,儘量使拍攝方向與介質表面形成40°左右的夾角,效果最佳。

40°角拍水面,消除反光效果極佳
此外還需注意,隔著飛機機窗往外拍攝不能用偏振鏡。
和一般玻璃不同,航空玻璃有特殊塗層,使用偏振鏡拍攝會出現這種五彩斑斕的怪異現象。

另外,使用偏振鏡會使畫面進光量降低,需要考慮增加曝光量。
2ND 鏡
白天拍長曝光,必須要用上 ND 鏡。這種濾鏡的作用就是降低曝光量,根據降低曝光量的不同分為很多檔,如 ND 2,ND 4,ND 8 等。
如果你是個日間長曝愛好者,你可能需要多塊 ND 鏡,但買這麼多塊 ND 鏡又比較貴。
你有沒有考慮過購買一塊可變 ND 鏡呢?這種 ND 鏡能在一定檔位範圍內進行調整,一般都能從 DN2 到 ND 400,能滿足多種拍攝需求。

可變 ND 鏡
看起來很美好,但這種可變 ND 鏡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沒法用短焦段鏡頭。
可變 ND 鏡的結構,實際上可以視為是兩塊偏振鏡的疊加組合。之前說過,偏振鏡存在黑場問題,鏡頭焦距越短黑場越多。
而兩塊偏振鏡疊在一起,黑場現象就變得極為嚴重。如果使用 28 mm 以下焦段時,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黑場異常現象。

使用短焦段鏡頭,可變 ND 鏡出現的黑場異常現象
所以這種可變 ND 鏡還是不買為妙,除非你打算用標準鏡頭拍長曝光流水——相信我,那並不怎麼好看。
3星光鏡
星光鏡的表面刻有一系列縱橫的平行線凹槽,通過衍射作用,使拍攝到的點狀光源形成「光芒四射」的效果。
說是光芒四射也不準確,因為星光鏡分為很多種:2線、3線、4線、6線等,產生的光芒效果也不同。
以下是用3線和8線星光鏡拍路燈的效果圖。

星光鏡的這種華麗視覺效果,被廣泛應用於夜景攝影、舞台攝影與商品靜物攝影中。

用星光鏡拍攝水晶項鍊的效果
使用星光鏡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光圈不能過大。
夜景攝影暫且不論,在進行舞台攝影和靜物攝影時我們都會用上大光圈,但如果光圈大於 F 5.6 時,就應當考慮移除星光鏡了。
在大光圈下,星光鏡發出的光芒會變得斷斷續續,十分難看。

大光圈+星光鏡的使用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想必您今後用這3種濾鏡的時候,不會出現「還不如不用」的悲催效果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2239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